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刘 斌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底堡学校 刘 斌
我是一名长期在边远山区任教初中生物的教师 ,学校比较偏远,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这些孩子中许多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椐统计有接近一半父母都外出打工,还有相当一部分或是父亲在外,或是母亲在外,孩子们就寄养在公婆、外公外婆家,或是亲戚家,管理十分差,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自立、自理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学校教育由于相对滞后,这就对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面临着许多艰难、甚至艰辛。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些粗浅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下是我肤浅的认识:
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于农村孩子来讲,这是首要的一环。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对他们爱之愈深,教育教学效果愈好。
第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大多是教师讲授为主,必然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但如果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先用直观手段安排一个导入新课的环节,实际上就是启发学生对新课的思维。例如:在《动物的新陈代谢》一节,拿着一份营养早餐:牛奶、鸡蛋、小米粥,问道:这些物质中有何成份?这些物质如何被我们利用?利用直观教学很轻松地就把初中生物教学的难点,动物的新陈代谢完成了,并使学生每在吃早餐时学会合理搭配营养,养成不偏食、厌食的好习惯。
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生物课外活动,比如野外实习、基地考察等,使学生感到生物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开拓学生对生物学兴趣的广泛性。在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去解决在实践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让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人类,热爱大自然。
第三是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现在,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用多媒体来教学,但一个学期适当开展几次多媒体教学是有必要的,在生物课上,课本上的图片不够多,并且其对象是生物,生物它不是死的东西,而是有生命的东西,而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需要用动画这种方式来展现某一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这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无法解决的,而多媒体能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遗传与变异》的一章节中有一个教学难点,基因表达: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来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若教师把这一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动态的给学生演示DNA的结果,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问题,化繁为简,从而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第四是重视实验操作激发兴趣。学习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亲自实验的能力,以便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轻松愉快。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肯定会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