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方杏珍: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 方杏珍
    摘 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着重进行词和句的基本功训练,注重进行自然段的训练、进行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要贯彻多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读的练习。加强每个学生读的机会,培养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读的练习,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去掌握阅读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信息化社会正处于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更新要求的时候,它事实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而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中占重要地位。新的教学大纲很重视阅读教学,特别注重对学生看书报能力和认真阅读习惯的培养。大纲中明确提出阅读能力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就这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诱导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书,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雨点儿》一课时,我先用课件让学生听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声音,然后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他们仿佛自己就是小雨点儿,来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这样既渲染教学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2.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荷叶圆圆》,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鱼儿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了夏天的美丽。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复述句子,改变句式,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时,文中有一句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我指导学生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多换一个词语,学生踊跃发言,换成十分多么特别 非常真这样,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读这句话时自然把多字读重音了。
    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节,我先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十分、特别、很、极)、找近义词(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图描绘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象并讲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动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等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故意找碴儿的语气朗读这一小节,重读非常、故意、弄脏,读出“!”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讲和读,狼残忍、阴险的本质就跃然纸上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用“读通”的方法指导阅读
    读通”,即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步:
    1.学生试读。在学生自由试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读通顺的朗读目标”,自主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读”的方法,养成试读的好习惯:(1)边看拼音,边读汉字。(2)读正确每字、每词、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读。(3)试读课文至少两三遍。随着学生“试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养成,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课前试读”的好习惯。
    2.合作对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逐个试读。因此,为了能达到全体学生读通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试读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对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试读成功的喜悦。
    3.汇报反馈,教师指导。在学生自己试读,伙伴合作对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体验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在班内自愿示范试读。待学生试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反馈,再相机纠正指导那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易读破的句子、难读的长句、词语间停顿等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示范。
    4.学生再读,达到“读通”要求。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可以相信,即使那些出错较多的学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快乐。
    四、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这样就可促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我提出:要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办?让全班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翅膀使劲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学说可以用爪子,还有同学说乌鸦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倾斜然后就可以喝到水了。通过这个问题的讨沦,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会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疑问。同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课时,有的学生问:地球爷爷有手吗?、地球爷爷的力气有多大?、老师,您能看见地球爷爷的手吗?等问题。我肯定了学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循循善诱,使他们通过几个科学事例,获得正确的认识。又如有的学生提出地球爷爷有没有脚?等比较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我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虽然这是学生不成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整合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
    五、利用课文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青蛙后来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个个争先发言,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想,‘我非出来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它两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惊奇地说:‘啊,好大的天,真是无边无际!’从此,它再不说天只有井口那样大了。有的说:青蛙可固执了。它听了小鸟的话,一摆手说:‘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样大吗?’小鸟飞走了,它还坐在井里唱着: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样大。
    再如教学 《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你看,读书、想象、说话、情感、陶冶四结合,真可谓一石四鸟。
    六、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七、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搭建阅读的平台
    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我曾让学生们购制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都设计了几个栏目,如“一天的收获”,“好词佳句”,“格言警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等,还有学生的学习周记,有的还把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写日记或小短文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我就安排学生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要求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谈谈你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还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经过长期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领地里,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进行摸索和积累,从而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学生,让他们能找到阅读的乐趣,更要找到阅读的钥匙。

    点击次数:113  发布日期:2014/5/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