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冯华兰: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四川省平昌中学 冯华兰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此,教师必须用新世纪的教育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智力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视智力的开发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中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创造力来讲尤为重要,被称为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物理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等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核心。创造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着发散和辐合两种操作,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辐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发散思维能力与辐合思维能力的协同开发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传统的教学对辐合思维的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要增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精神,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上,要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对典型问题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解答;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是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一题多解创思,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习惯于求同性、定向性、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主动探索性”、“多向选择性”、“进程跨跃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品质。要使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有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而在诸多方法中,运用“一提多解”型习题的讨论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较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当解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在肯定了几种常规解 法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破陈规陋习,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要做好启迪和引导的作用,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解题的最佳途径中。例如:判断球的空、实心问题,就可通过比较密度、比较质量、比较体积等多角度、多思维去解题。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各种万法。在讨论中,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 性思维方法的妙处,从而能使学生自觉地注意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删繁就简,立异标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点击次数:155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