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兰:如何让语文作业布置更“有效”
如何让语文作业布置更“有效”
◎ 四川省西昌市航天学校 任静兰
经常听到老师抱怨:作业太多,实在改不赢,天天花在改作业的时间上就得有好几个小时,小字、听写、周记、作文,内容繁多;作业本、练习册、报纸,种类繁多,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应对这一大堆繁琐的作业。其实,换个角度想,学生要完成这么多类型的作业,他就不烦不累吗?老师们还抱怨;作业改了也白改,不管作业做得好与不好,对还是错,学生只是瞄一眼便扔在抽屉里了事。“√”多的学生喜滋滋,万事大吉,“×”多的学生也无所谓,不会细细看看错哪里,为什么错,更不会主动拿出书和笔来修改订正。老师如要评讲,被动地把标准答案抄下来;如不评讲,错的也就在本子上摆放一学期,等到考试测验,即便是平时做过的还是似曾相识、似是而非,做起来依然举棋不定、徘徊不前。其实,换个角度看,作业就是那些花样,且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学生早已失去完成的兴趣,不过是应付老师而已。作业完成无效,作业批改无效,这一顽疾的症结其实在于作业布置的无效。如果作业布置合理适当有趣,老师不累,学生不烦,还怕学生不主动去做吗?
通过自己一年多来参加学校“有效批改作业”的课题研究,认真记录总结,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作业布置方面心得颇多,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首先,注重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哪一个老师上课,总得事先考虑这堂课上什么,怎么上,准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心中有数,布置起作业来才不会漫无目的,没有针对性。我们有的老师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喜欢布置词语抄写、课文默写一类的题目,有可能这堂课的学习任务并不与词语有关,但为了让学生把词语牢记于心,于是,无视这堂课的知识点,还是抄写词语吧。这好比学习驾驶的人,你明明教他的是如何起步、挂挡,实际操作时你又让他练习如何倒车、入库。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无论是课本上的课后作业,还是练习册、报纸上的作业,自己都得在课前事先认真地看一看,不能笼统地就让学生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一定要针对这堂课的学习任务来布置,达到落实巩固这堂课知识点的目的。而作业布置的实效性正是通过这针对性来实现的。教师布置作业有了针对性,必定还会考虑其实际效果,如何布置,布置哪种类型的题目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简单的抄写就能达到目的,那又何必让学生用问答题的形式去完成呢?如果口头就可以提问完成的,又何必非得留着做书面的作业呢?如果课堂就完成的,又何必非得让学生课外去做呢?总之,获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并非一条路可走,哪条最有效、最便捷就走哪条。所谓有的放矢、一针见血,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注重作业布置的典型性
典型即重点。每个年级段、每篇课文的重点都不一样。虽然每篇课文的知识点都有那么一二三点,但这一二三点中总有一个或两个是重点,是考点。老师如何抓住重点进行作业的布置,这就得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侧重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做到胸有成竹,并将每篇课文烂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布置作业时才能避免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也只有作业布置有了典型性,学生做起来才不会盲目、茫然,老师改起来也比较容易了解学生掌握重点的情况,并能检查自己在本堂课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便于自己采取弥补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当然,作业布置除了内容上要典型、要有重点,在形式上也应该做到典型。形式上的典型主要是指题型的典型。出怎样的题型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哪些题型是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哪些是需要学生重点熟悉和掌握的,自己的经验是一定要认真研究和熟悉每年统考、中考等各类考试卷的出题方向和规律。特别是阅读理解这块,一定要琢磨出题人是怎样设置问题的,提问的顺序有什么规律,哪些题型是经常出现的或一定出现的,涉及了该文体的哪些知识点。了解这些,自己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知道平时的练习是与每次的考试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才能高度重视并认真完成。
第三,注重作业布置的多样性
老师好比是大厨,不断的变换口味、翻新花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假如每篇课文的生字词学习你都让学生抄写三遍五遍的,久而久之,不心生厌倦才怪呢。抄写成了被动的,用手不用心,达不到掌握字词的目的。如果我们翻新一下花样,比如用小竞赛的形式在课堂上解决,比如让学生按词语的偏旁、读音、感情色彩等进行归类,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还有文言文的学习,不论课文长短都让学生全文笔头翻译,谁还会喜欢文言文啊?作业其实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老师必改的,也可以是学生互改的;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定义的。作业形式多一点,学生的兴趣就大一点,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就要强一点,成绩也就提高快一点。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后,就布置学生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歇后语,并用上这些成语、歇后语写一段话来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将本单元的修辞手法作一个归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有哪些,自己仿造着写几个句子。这样做练习,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查字典、查资料,老师不给标准答案,谁先做完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评定,好在哪里,欠缺的是什么,学生往往能对照自己的答案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并能及时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的补充和修改。
第四,作业的布置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接受的能力、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如果作业布置过多的强调统一化、标准化,忽视群体差异,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得不到不同的发展。在布置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上,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多给一些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甚至是看一篇文章看一本书都算是一次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要求书写工整、抄写正确即可,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练习答案上,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质疑、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作业布置看起来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要把它做好,做得让学生乐做、效率更高,教师就需要不断去钻研、探索、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布置法,让语文学习、语文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烦恼和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