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王中伟: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 四川省平昌县元山小学 王中伟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预先的设计,来“制造”兴趣。
    一、语言风趣活跃气氛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教学语言丰富多彩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用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一种直觉视听,让其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感染。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学习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学习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学习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①口头语言,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发言准确清晰,措词精当科学,条理清楚分明,表意明白易懂。②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多作范读激起兴趣
    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比听录音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多作范读。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老师用清新、轻柔的声音,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以及北大荒人们的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就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学生争相上台表演朗读,对朗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比听录音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多作范读。如学习《燕子》一文时,老师用清新、轻柔的声音,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燕子的到来使本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变得更加光彩夺目。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就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学生争相上台表演朗读,对朗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通过游戏的展开,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学习生字记忆生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作业多样唤起欲望
    作业多样,唤起学生学习欲望。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学完课文《乌鸦喝水》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乌鸦扔小石子喝到水的实验,验证课文中乌鸦所用的办法,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低年级语文教村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有些课文描写的景象十分优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把美景画下来,如《水乡歌》、《夕阳真美》等课文,在画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学了《乡下孩子》,我让学生也当诗人模仿着写一段。学了《有趣的发现》后,我布置学生课外去图书馆、上网阅读有关达尔文的故事,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利用活动课时间来讲给同学听。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