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燕:有效指导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有效指导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两合小学  金春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
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策略之一:学科整合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学科整合”是一大新的教育趋势。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我从2008年起尝试“学科整合的小学作文”教学尝试,主要进行了数学作文、科学作文、体育作文、美术作文的实践。一、学科整合作文教学,开拓作文选材新资源。科学课中蕴含着许多小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好机会,是丰富学生体验的好时机,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好内容。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节难忘的课,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数学课印象不深。我发现以往每次实验课学生都非常投入,于是我就想从科学课中让学生找到习作素材,和学生一起做“影子的实验”,但是又不能仅仅局限与课本的实验,必须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其他知识,比如皮影戏、手影,多有趣啊,影子的学问在电影或动画片中都有应用。这节课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猜谜激发兴趣:(1)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2)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第二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先将三个叠起的牛奶盒放在离墙面跟前30厘米处,然后用手电筒照,观察影子的大小高矮;然后将那三个牛奶盒放在离墙面40厘米、60厘米处,同样站在原位用手电筒照射。(学生惊奇的发现影子有那么多的奥秘,牛奶盒距离越远影子越大越长,但是颜色越来越浅)。第三步跟着老师做手影游戏;第四自己创造性地做手影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孩子们踊跃地参与,教室里惊讶声不绝于耳,这节实验课是非常成功的。在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写作很简单,主要是让同学们回忆上课的过程,提供一些关于时间先后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写清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还要写同伴。出乎意料的是一节课下来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写完,他们都说“我还要写,还有好多内容没写完。”下午作文交上来了。呵!一个也不少!而且从没有见过他们写这么长篇幅的文章,有的孩子竟写了三四页纸,就连平时见到作文就头疼的个别孩子也写了一页多。结果全班没有不及格的作文,85%都拿到优秀等级。只有学生感兴趣,有激情,写作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感的欲望。“科学实验式”的课堂就是将学生动起来,玩起来。
每一册科学书都有很多实验,老师们可以以科学实验为素材,通过做实验在实验中加进相关的游戏或者活动进行写作指导教学。再比如在做“放大镜聚光”的实验中加入这样的活动:用放大镜看书,随意移动放大镜与书本的距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距离范围内能看清楚,在什么距离范围内看不清楚。科学实验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容易碰撞、共鸣。因为学生有着很多共同的体验,所以教师在指导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每一项科学实验,从准备,到实践、到得出结论,对学生而言,都是那么地新奇、有趣、充满期待。再比如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有味道的。语文中有科学,科学中有语文,和谐统一。相信每一个智慧的孩子都会明白:发现来源于留心的观察、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智慧,也会因发现而更豁亮。
策略之二:开展校园活动积累素材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身处其中,感受最多,课余活动中的嬉戏玩耍、能力锻炼,所感所悟无一不是写作的好素材。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学校举行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游戏,篮球赛、运动会、大合唱、歌舞表演、科技活动。学生每天都在做游戏,比如丢沙包、请字游戏,做反动作、母鸡守蛋、三个字等等,老师可以给学生更新游戏,如跳花盆,两人三足接力、撅口袋等等。老师抓住契机,活动后组织学生写作,指导学生将参加写出活动过程并且写出心理活动;观看的学生能写出参加活动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就会做到言之有物了。指导高年级的同学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在开展各类校园活动中,我们首先应端正以下几条认识:一是要克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习作负担;二是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在活动中不加具体指导;三是活动不是单纯的为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策略之三:捕捉时机巧积累素材
习作教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应该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突发的事情,它们都引起学生关注。作家写作讲究捕捉“灵感”,教师指导小学生作文则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着力,营造一种“兴之所至,文之所来”的氛围,以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讲就是要抓住时我们应及时、巧妙地捕捉,并将其开发为课程资源。但是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激情澎湃?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吐不快呢?我觉得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或者是根据学生亲历的生活现场而定。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生才会有丰富的感受,表达的时候才会无拘无束。如有一次,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的听课,教师忽然飞进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东撞西撞,最后掉到一个同学桌子上,同学们蜂拥而上,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看来课是无法上下去了,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心思从这件事情中拉回来呢?我灵机一动,来一次急性作文,不多时,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同学们纷纷要求交流自己的内容不愧是亲眼所见,无论是句子,还是用词,我都发现他比以往的作文要优秀得多。再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突“哇”地吐出来,当时教室里同学们表现各种各样:捂嘴的,离开座位的,指责的,等老师反应的、那垃圾铲装沙子遮盖的……教室里闹成一团,我顺势而生让学生写作文《课堂发生的一件事》,让学生从真实的体验中走向自主,让情感从笔尖流淌出来。只要训练得多,学生就自然胸有成竹,能写好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限于完整的一篇文章,只要是值得写的,就应该不择时间地点。特别是对优生的发挥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受到教材的束缚,材料从学生身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去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景来写。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质量很高。学生也一定喜欢写。
策略之四:观察、阅读积累素材
小学生作文积累素材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社会的人情冷暖,个人的兴趣爱好,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并做好作读书卡片,剪报,或读书笔记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观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指导孩子建立素材库。我们在指导学生记录素材时要引导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 
总之,好的素材,便是成功文章的一半。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当然就会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的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