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开朗起来 杨 敏

                               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开朗起来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活泼天真是孩子的天性,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应得到教师的关注,家园共同配合让所有的孩子都绽开笑容,活泼开朗地迎接每一天。

       关键词:孩子;性格;内向;改变;开朗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爱玩的,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想去主动探索的。可是,根据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我发现每一届新生中总会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年龄虽小,身体各方面发展正常,智商也不低,可就是不爱说不爱笑也不主动去玩,整天显出与他们年龄格格不入的忧郁、深沉的样子。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提供积极支持和帮助”。那么,如何让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开朗活泼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的身心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发展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应给性格内向的孩子以积极的关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每一届新生入园时,班上总会发现几个孩子胆子小,不爱说话,不参加活动,安静地坐在那里,就是哭也是悄悄地哭。几天后,当大多数孩子都适应幼儿园生活,愉快地融入到幼儿园大家庭里,跟着老师一起又唱又跳又玩又笑,表现出活泼开朗的天性时,这几个孩子都没有多大的改变,除喝水,解便、吃饭、睡觉外,每天坐在同一个位置,有的坐在那里同周围的孩子说上几句话,有的依然不说不动,其实,从表面上看,这几个孩子是一点也不让老师操心的听话的“乖”孩子。

       教师通过观察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这些孩子性格内向的成因。有的孩子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一直跟着奶奶在乡下过着单门独户的日子,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导致孩子胆小、沉默;有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造成性格内向;还有的孩子由于天生残疾,害怕别人嘲笑和岐视他,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为了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伤痕,为了不让他们更孤僻,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关注其他孩子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着这些“默默无闻”的“乖”孩子。因为先天因素无法刻意改变,但我相信后天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有所改变的。

    首先,教师应主动去接近他们,主动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每天教师都应笑着面对他们,轻柔地同他们说话。“你想喝水吗?”“你想解便吗?”“你想不想玩玩具?”……然后又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应。当他们没有回应时,教师应笑着告诉他们:“你们想做什么时,就来找老师吧。”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给予他们的是一个让他们觉得安全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当他们弄翻了板凳、打翻了水杯时或他们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教师不能批评他们,也不能责备他们,而应笑着对他们说:“不要紧,没关系的”、“你比以前做得好多了”、“你进步得真快”。慢慢地,他们开始有回应了。从刚开始用点、摇头作回应到后来开口小声回答,慢慢地也会把他们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了。这时教师要给他们竖起大拇指,表扬、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其实,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给孩子们莫大的支持,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通过不断的开导与鼓励,渐渐地这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就会开始试着慢慢融入到班上的其他孩子们中间去,他们开始和小朋友交流了!这时你会看到他们的脸上有着自信的表情。

       二、让性格开朗的孩子主动接近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陪他们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我在一线工作时,班上有一个叫灵灵的孩子,对于灵灵这个只有一只完整耳朵的孩子来说,他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别人说他只有一只耳朵而岐视他。因为刚开始总有孩子好奇地问我:“老师,灵灵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呀?”“老师,灵灵的另一只耳朵到哪去了?”还不时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有小朋友在摸灵灵的那只耳朵啦!”灵灵则时时坐在角落里,有时用双手捂住耳朵,有时试图用衣服来遮住他那只不完整的耳朵。每每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心疼,我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因为这不是孩子的错。

       为了维护灵灵的幼小的心灵及自尊,为了其他孩子不再对他的另一只耳朵感兴趣,不再去触摸灵灵的耳朵,同时又要让灵灵面对现实,我想起灵灵妈妈说灵灵在家特别挑食,于是我想借此给孩子们讲个故事。我让灵灵站在全体小朋友面前,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灵灵的耳朵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点点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孩子们又摇摇头:“让老师来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吧。灵灵小时候总爱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结果,有一只耳朵长得快,有一只耳朵就长得慢。你们看,这只耳朵现在只长了一点点了是吗?告诉你们,医生说如果灵灵以后吃饭乖,不挑食,他的耳朵很快就全长出来了。医生还说,小朋友们要主动和灵灵一起玩,但是不要用手去摸灵灵的耳朵哟。如果摸了,灵灵的耳朵会很疼,就长得慢了。从现在起,我们大家都要和灵灵一起玩,还要保护好灵灵的耳朵,让它快快长出来好不好?”天真的孩子们大声叫“好”。这些懂事的孩子们!从那以后,孩子们都喜欢找灵灵玩,而且再也没有小朋友去摸灵灵的耳朵了,也不再有孩子好奇地问灵灵的耳朵了。真要感谢这些有爱心的孩子们,是他们的童真、爱心消除了灵灵的顾虑,让灵灵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让灵灵对集体产生了信任感,内向的灵灵似乎变开朗了许多。有一次灵灵还悄悄笑咪咪地告诉我:“老师,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会带我去做手术的!”灵灵真棒,敢于乐观地对现实了!

       《纲要》还指出:“幼儿园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应常常(下转第19页)(上接第20页)让活泼的孩子主动和这几个性格较内内的孩子一起玩,还应主动帮他们找好朋友。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露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健康活泼的小朋友整天在一起和他们玩,只要智力正常,他也会活泼开朗起来的。

      三、鼓励性格内向的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或游戏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应本着“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放弃”的原则,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教师应让这些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大胆参加。做得不好也不要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当孩子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得到了肯定和赞美时,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积极参与的欲望。

    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经常被老师关注、爱护、包容着,将不再压抑和孤独。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在集体中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慢慢有了集体归宿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社会交往行为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这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最有效途径。

    慢慢地,孩子就会喜欢幼儿园里的一切活动,参加活动的热情也会高涨起来。最后到大班时,这些孩子也许就会成为班里的活跃分子,而且各方面也都会表现得很好呢!

       四、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苏霖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把内向性格向外向性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他喜欢的地方,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多让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做一些他自己爱做的有意义的事等等,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效果才会更明显!

      总之,要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以及家长的通力配合。只有耐心的开导和鼓励以及给这些孩子送去爱的温暖,同时对孩子要有自信,对自己也要有自信,相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才能让孩子改变得更快!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成人积极引导,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开朗爱笑。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出天真烂漫的笑容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责。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点击次数:126  发布日期:2023/4/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