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激发的实践与思考 何 杨
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激发的实践与思考
◎ 四川省剑阁县元山初级中学校 何 杨
摘 要: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不仅是单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短板建设,无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头戏。围绕“教育提质”这一主题,对区域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关照,对发展中所遇到现实难题进行“探底”,尤其是激活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以补齐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发展这一短板,最终实现高位均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激发
随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启动,围绕“教育提质”这一主题,广元教育系统凝心聚力、排难克艰、迎难而上、创新跟进。无疑,对全市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关照,对发展中所遇到现实难题进行“探底”,尤其是激活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以补齐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发展这一短板,最终实现高位均衡,是当下广元教育人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思考的重要主题。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农村学校元山初级中学校围绕“抓质量、重德育、创特色”过程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抬升党建标尺线,重树学校优良作风
抬升党建标尺线,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干事创业,把教书育人工作视为党赋予的光荣使命,从思想上做细、做实、做好工作。一是重树学习观。学校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党史知识竞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向身边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邓小燕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学深、悟透、笃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重树廉洁从教观。学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求广大教职工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三观”,远离以教谋私,规范从教不廉的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三是把好思想观。学校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担任学校管理工作来共组织集中研讨6次,专题组织生活会5次,全体党员“微心愿”活动80条;完成专题研究意识形态会议4次、工作研判4次;在每次教职工例会上都要进行文件学习及工作安排,做到意识形态工作逢会必讲。
二、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培根铸魂中达成立德树人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里,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中?怎样引导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来教,学生围绕“立德树人”来学?近年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实践撒思考。
1、开展多样活动,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一是抓实习惯养成,做实德育常规。对校园全域卫生日巡查,寝室内务日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的整肃,违禁物品(手机、管制刀具、钢管等)的清查,有布置、多检查、勤通报、促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二是突出活动课程,深化德育特色。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因地制宜,不定期推出实地研学(元山洞山烈士陵园)、劳动实践(元山福泉村草莓园)、敬老慰问、看望困境家庭、学雷锋等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能力,调节了学生生活。三是落实好系列主题教育,深化德育实效。利用板报、主题班会、广播、告家长书、演练、征文、绘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禁毒、法制、消防、防溺水及防疫等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并邀请法制副校长进校上法制课,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管。四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学校德育分管领导作抗战历史讲座;校长引导师生参观缅怀元山洞山烈士事迹,带头上好思政大课;各班开展“学党史”主题班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安全巡查,保证师生健康。安全巡查做到日日有、时时讲;上下学时段学校护校队、派出所护学岗大力巡逻;严抓校内纪律,通过每天值日做到“六必到”;德育处无死角巡查,确保校园的平安和谐。净化周边环境,学校联合执法部门,同时组织学校行政对校园周边进行清杂理乱,校门口私人摊点基本消失,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2、关注学生心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利用广播讲座,寻求支持资源。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二是加强家校合作,共筑心理防线。针对留守家庭较广的情况,学校通过腾讯会议开设家长课堂,借助心理老师录制的微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三是开展心理咨询,一路暖心护航。学校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指引下一阶段的关注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反馈给家长,并进行了适时干预。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润心成长。
三、创新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1、对标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以课标为统领,以学情为基础,通过知识的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科学处理教材内容。二是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根本”,教师教授简明、学生自觉先学、课堂有效合作。三是优化教学手段,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教育”课堂教学变革。四是优化教学评价,坚持以生为本,突出育人导向,推动信息融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五是优化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面向全体,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2、抓实细节,强化精细化管理
强化教学工作的责任管理、规范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强化岗位意识、教学常规执行意识、质量目标达成意识。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改方针,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保证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抓好过程,注重工作的落地见效
备课组明确计划,精诚合作,集小智为大智,积小胜为大胜;班主任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优化班级纪律,强化班风学风建设。
4、学教评结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科研因子
每学年,开展新调入教师汇报研讨课,组织教师常态化跨学科推门听课。学校教师参加市县“互联网+”课堂教学活动中多人获奖,参加市县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近10人次获奖,多名中青年教师论文在评选活动中获奖或发表。
四、落实“五项管理”,纵深推进全面育人 (下转第4页)(上接第1页)
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广元实验区建设,实现教育提质,学校本着为了每一个孩子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主动回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强化、坚守元山教育人服务桑梓的教育初心,以“1234”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双减五项管理”落地校园,持续推进。
“1”是指抓好“一个中心”,即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是指突出“两个重点”,即加强学生管理和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精神。“3”是指搞好“三项建设”,即突出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常规为本,严格落实学校教学常规要求;加大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力度,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细化过程管理,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以提高育人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新效能。“4”是指确保“四个稳定”,即以安全纪律教育管理为保障,深入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学校安全稳定;加大硬件支撑,切实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稳定;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确保师生“同生共长”的学科教育新体系的稳定;加强以质量为核心的体制建设,在中考上做文章,确保学校良好声誉的稳定。
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不仅是单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短板建设,无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头戏。“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面对希望与困难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农村教育,作为一名乡村教育人唯有思危奋进,逆势而上,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重振强烈的责任心,本着“调整状态,抓住常规,静心实做”的精神,细谋突破之策,力行创新之举,用初心与使命激扬学生的奋斗精神,用热情和汗水助力学生的奋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