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王晓艳
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晓艳
关于“写作”的目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小学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怎样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作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课前充分准备
(一)整书解读,把握习作内容及要素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安排了一次习作,共八次。三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素如下:
单元 | 习作内容 | 习作要素 |
第一单元 | 猜猜他是谁 | 体会习作的乐趣。 |
第二单元 | 写日记 | 学习写日记。 |
第三单元 | 我来编童话 | 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试着给故事加一个题目) |
第四单元 | 续写故事 | 尝试续编故事。 |
第五单元 |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第六单元 | 这儿真美 |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
第七单元 | 我有一个想法 |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
第八单元 | 那次玩得真高兴 |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
细读八个单元的习作要素,我们发现:三年级上册,频繁用到的词汇是“试着写”“学习写”。编者用这些高频词提示教师:三年级上册,要注重和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衔接,要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热情的激发,不能拔高要求,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三年级上期,学生能把内容“写清楚”即可。
(二)单元解读,关注阅读与习作之勾连
细读每个单元“导语”,你会发现单元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多数一脉相承: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了阅读要素,就会为习作要素的落地生根铺砖引路。
如三年级上册六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为了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发现选文中的哪些段落是围绕某句话写的,是抓住哪些事物或从事物的哪些方面写具体的。随后,及时在小练笔中操练,运用习作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小练笔要求“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重在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清楚一个画面的内容。这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如果教师坚持在每课渗透训练,在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的写作便水到渠成。
阅读可为习作奠基,习作也是阅读的升华,是由知转能的体现。
比如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时,就可以运用学生在四单元阅读课堂习得的“预测”策略,让学生预测可以用怎样的方式给李晓明过生日,预测故事的结尾可能是怎样的?
(三)分析学情,预设教与学之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习作水平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先来分析几个习作片段。
习作内容 | 存在问题 |
她平时一有空就画画。她画的画栩栩如生。她除了画画,跳舞也非常不错哦!舞姿很精致。但是她有在小卖部买垃圾食品的坏毛病,其实我也偷偷去买过。小朋友,你们也有这样的坏毛病吗?那我们赶快改掉吧! ——《猜猜她是谁》片段 | 1.用词不准。 2.没有围绕一个意思写。 3.观察不仔细,内容不具体。 |
小毛驴哭着对外婆说:“对不起外婆,我不应该把盐驮掉的。”外婆说:“没关系,下次驮盐细心点就行了。”我对外婆说:“知道了。”后来,我发现外婆给我买的小花猫呢?我就问外婆:“你给我买的一只小花猫呢? ——《我来编童话》片段 | 1.人称不统一。 2.前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
今天,陈老师在课堂上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游戏。 游戏的题目是《拼词条》。老师把一些词语写在纸条上,装进纸杯里,发给我们每个小组。当时老师没告诉我们是什么?我还以为纸杯里装了什么吃的呢? 白高兴了一场。我们小组拿到纸杯,把那些纸条倒出来,几个人翻来翻去地、挪过来挪过去,终于把有字的那面都呈现在眼前,又一边读词语,一边挪过来挪过去,终于在老师喊时间到的时候摆成了一句话。后来老师公布了各个组拼的时间,让每个组说说拼的内容。时间最快,又拼对了内容的小组获得了第一名。他们都高兴地尖叫起来。我们组没有获得名次,但是还是很高兴。 ——《那次玩得真高兴》 | 1.语言不简练,语意重复。 2.不能准确划分自然段叙述。 |
综上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在独立习作的时候,在语言表述、篇章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情超前准备,未雨绸缪。在单元解读时就考虑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交流平台、口语交际能为习作做些什么,是否需要提前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怎样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细化指导,才能让学生不仅明白写什么,还能知道怎么写?
比如在指导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之前,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树林、公园、田野等地方去走走看看,指导学生观察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整个场景的景象,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哪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怎么表述?
二、课中精准施教
(一)精准执教习作指导课
1. 引导观察。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2022年版课标修订特别强调鼓励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因此,习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时,让学生看关于杨梅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外形、颜色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引导学生归纳出“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嘴尝、用耳听”等观察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习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选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小组合作,现场观察水果,看哪一个小组运用的观察方法多,观察到的细节多,感受不同观察方法带来的新体验。最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说一说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吃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提升观察力和表达力。
只要长期坚持指导学生观察,让观察有法、观察得法,学生便会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素材,写起作文自然就不会觉得难了。
2. 指导表达。三年级习作要求应有别于一、二年级写话要求。尤其在以下几方面要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并强化训练。
(1)篇章结构: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安排,也可以用三段式(开头+过程+结尾)引导入门。在初学成型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题目拟定: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对习作起步的三年级学生,可以用主要人物作题目,如《我的妈妈》《小狗旺达》;也可以用主要事情作题目,如《我会做水煮鱼啦》《我们去爬山》;还可以用主要人物的心情作题目,如《今天,我很高兴》《奶奶哭了》等。
(3)标点使用:综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一二学段标点使用的表述,三年级学生应根据表达的需要,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4)词句运用: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精准执教习作评讲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习作要求明确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纵观三年级上册的八次习作,都非常强调同学之间、伙伴之间的朗读自改,分享互改,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发现语义不够清晰,词句不够准确的地方,通过自己改、伙伴互相改等方式,打磨语言。教师在执教讲评课时一定要把握要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能学着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就可以了。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仅有学生的自改、互改是不够的,还要重视教师的批阅:圈改错别字、不当用词、词序颠倒、重复啰嗦、表述不清和不妥的表达方法、篇章结构;勾画标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生动语句……教师要细心、用心,尽量找亮点,以鼓励为主。
此外,批阅结束后还需及时反馈,一是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优秀习作内容,课堂上由老师念或小作者上台读给同学听,并让其他学生评评好在哪里;课后把优秀习作编成作文小报在班级、年级、学校或刊物发表,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二是将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整理出来,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逐一讲解问题所在,让学生明白不足之处,知道怎样改进,以提高习作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一定要摒弃一到习作,就直接布置学生回家写作文的简单做法,因为作文教学,是在“教学”环境中的“作文”。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2022.
[2]曹爱卫.紧扣“写清楚”迈好习作第一步一一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语文教学通讯-C刊》【J】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