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谢静: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点拨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点拨
    ◎ 贵州省沿河民族中学 谢静
    点拔是指教师用简炼精辟的语言或鲜明生动的实验等方式指点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点拨的“点”是指给学生某种启发性指示,“拨”是指为学生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能力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普遍认同。点拔要遵循启发性、及时性、适度性、灵活性原则,要根据课型、知识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来安排。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点拔的常见类型和实例谈谈如何实现点拔的最佳效果。
    一巧用比喻点拨
    化学理论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听起来乏味,效果当然不好,不妨运用“比喻点拔”,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例如,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为什么pH不等于8这个问题,如先采用理论阐述,定量分析,比较麻烦,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如用“盐水加水稀释会变成糖水?”一点,学生印象很深。再如学生对氢原子的电子云很难理解,如用“自行车轮子未转动时,一根根辐条都可数,但一旦高速旋转起来时,就感觉辐条是无数的了。”来比喻在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形成电子云时,学生便恍然大悟了。
    二、巧用实验点拨
    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维。利用实验进行点拔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难点也自然轻松突破。如:某省2000年高三质检化学题中有这么一题:取一支大试管,加入15mL苯(r=0.87g•cm),静置。取黄豆大的金属钠(r=0.97g•cm-3),轻轻放入这支装有水和苯的试管里。试推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多数同学都是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照搬进来,没有很好的思考。几乎没有人会答“产生的气体使钠块上浮,当附着在钠块表面的氢气逸出后,钠又沉到水和苯的界面上,再发生反应,重复上述现象直到钠块完全反应耗尽”。讲评完后还是有许多同学不理解其中道理,总持怀疑态度,我采用实物投影仪把整个实验现象象放电影一样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信服了。有好几个同学跟我讲观察这个实验后他对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更有把握了。再如:《硝酸硝酸盐》一节讲授铝、铁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部分同学总持怀疑态度,理由是:稀硝酸都能与铝、铁反应,那么与浓硝酸应该更剧烈。我索性补充演示这一实验,当同学们看到铝片在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很 “安详”时,怀疑的同学频频点头,我趁势加水将浓硝酸稀释,短时间内就看到许多气体产生,现象的强烈反差,进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同学们眼见为实,疑团顿消。公务员
    三、巧用联想点拨
    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思维的翅膀,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传递信息,又获取信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把目前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勾起学生的联想,常常峰回路转,令学生惊奇万分。例如一堂习题课中,研究这样一道题:自然界的磷矿中,磷酸钙矿 [Ca3 (PO 4 ) 2 ]很少,主要是磷灰石矿[Ca5 F(PO 4 ) 3 ]。写出由磷灰石矿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多学生面对题目一筹莫展。为了帮助学生联想,我点拨说:“Ca5 F(PO 4 ) 3 的组成元素有何特点?能否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挂上钩?”,三言两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个个有目标的观察、回忆、思索,发现:若把Ca 5 F(PO 4 ) 3 “分解”的话即:
    Ca5 F(PO4 ) 3 =CaF 2 +3Ca3 (PO 4 ) 2。由两个熟悉的反应: CaF2 +H2SO4 =CaSO 4 +HF↑;Ca3 (PO 4 ) 2 +2H2 SO 4 =2CaSO 4 +Ca(H2 PO4 ) 2进行合并,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2Ca5 F(PO 4 ) 3 +7H2 SO 4 =7CaSO 4 +3Ca(H2 PO 4 ) 2 +HF↑。这样,借助点拨,迅速找到了解题的捷径,活化了思维,领略到联想的无穷魅力。难怪有人说:点拨是思维的引发剂。
    四、巧用信息点拨
    许多化学试题给解题者提供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捕捉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着力点拨学生将隐蔽的弱信息挖掘出来,以补充解题信息不足,确保解题通畅,并识别干扰信息,确保解题正确。试看一次测验中错误率高达 60%的试题:浅绿色的Fe(NO 3 ) 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Fe 2+ +2H 2 OFe(OH) 2 +2H +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的颜色是(),有变深,变浅,不变,变黄四个选项。很多学生误选变深,这时我启发学生对题目重新审视,在题目所给的平衡反应式之后,有没有隐含着什么?同学们恍然大悟, Fe 2+ 、 NO 3 - 、 H + 三者之间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点拨之后,有的同学为自己审题不细而懊悔,有的却陷入了沉思中。这说明,教师要细心体会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巧妙点拨,同中求差异,旧中探新途,平中发奇想。
    五、巧用情景点拨
    新知识比较单一或属于后继型的一些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可提供一些较好的情景或实验,让学生尽情“挥洒”自己的所见所思,让他们自己感悟新知。以学习“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为例,教师先演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这个实验,并让学生写出它的离子方程式。然后,教师又做了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这个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施式。学生写完后可问学生有何感想。有学生说:“这个离子方程式怎么和前面的那个一样呢?”,这时,还没发现这点的学生也齐声附和,此时教师引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学生也就容易理解。至此,教师并没有立即结尾,而又继续提出问题:除了以上两个反应,有没有其他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和上述一样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又纷纷投入到紧张的思维中去了。不一会,“我找到了,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就是”,“硫酸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也是”。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拓展问题: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不是?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又如何?此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争论、书写,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所感悟,就直接“点明”: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硫酸)在溶液中的反应才可用Ba2+ +SO42-==BaSO4来表示,他们的实质都是Ba2+与SO42-的反应。从而将新知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总之,点拨艺术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劳动,非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当然,点拔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掌握得好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点拔的最佳的境界。

    点击次数:136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