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一点反思 孙茂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一点反思

    ◎    陕西省定边县新乐小学     孙茂银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作为科学的重要方法,以探究为主,对小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而科学实验以探究为主,正好充分满足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平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平时学校或家长一再强调“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转变为“可以做这个”、“多尝试”,让学生从平时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演示实验,一为分组实验。现在分组实验谈的比较多,演示实验谈的比较少,事实上这是不全面的。该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大胆去做,这跟教学的民主,跟课堂教学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等等没有关系。教师不要因为材料齐全,就将原本是演示实验的变为分组实验。

    一、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1.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要“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使小学生这个主体与物质世界这个客体发生关联。有了科学实验这个平台,使学生在认识科学对象时,观念上受到实验对象的影响,在学生与科学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探究中,经历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概念的形成,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在经历这种能动的活动中,可使小学生进行自我改造,提高并完善自身的认识和能力。若缺少了实验,则这个完善就会受到制约。

    2.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他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小学生处于打基础阶段,科学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中获得新知识。科学实验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载体,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对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方法得到发展,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步接近,不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可见,科学实验是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梯。

    3.在实践中,好的教学活动必须将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科学探究的核心内容就是科学实验,好的科学实验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坚持性、责任心、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科学知识都得到发展。因此科学实验的顺利实施可以使三大目标都得以实现。

     二、教师教学素养

    1.教师的科学知识准备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对于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课余时间,教师应该认真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多听取专家教师的讲座,努力使自己的想法和标准的理念想接近。并且要读懂课本知识,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透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把学生错误的探究方法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现在的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所以我们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应对学生这一碗水的需要。

    2.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探究活动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不是通过老师的控制,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课堂必须有纪律,但不是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的纪律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写教案时,思考怎么组织教学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的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教师备课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各项工作准备充分,了然于胸,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共8册教材,每册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是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进行编写的,因此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然后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这样一个单元/主题之中的每一课时之间就不会出现“各自为营”的现象。

    2.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动手实验能力、心理需求基础等,然后将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基础上再适应提高。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来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可得到的资源以及目标所指向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于挖掘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

    3.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正确把握教学有效性。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生成,认为生成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经常有教师喜欢让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实则与本课时无多大联系。结果导致预设偏离,这样教学就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四、实验过程的安全防护

    科学实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科学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实验课前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实验课时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吵闹、实验器材不随意移动、实验材料严禁食用,在实验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教师处理等。 例如,在教学“水沸腾了”一课时,学生实验研究给冷水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用到开水、酒精灯、试管等器材。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受伤或伤到他人。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阶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科学实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方式,是我们现今认为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方式。科学实验能让学生在这样的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检验结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全身心地积极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同时对学生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培养科学能力、掌握科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做为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科学的伟大力量,才能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到实处,引领着学生在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点击次数:168  发布日期:2022/10/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