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马建民
新职教法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马建民
摘要:新职教法中对职业道德教育提到很重要的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职教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新形势下中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创新提质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品德和技术都出色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与策略
新《职业教育法》第二条给出的职业教育内涵,将教育内容规定为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三个方面。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第四十九条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素质教育的紧迫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家庭教育的多层次性、中职学校发展的时代性都要求学校重视德育工作。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1.部分中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理解有误
面对当前的职业教育,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侧重点在对学生技能培养和保证就业上,注重了学生的技能教育,在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重视不足,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中职学校在德育管理上浮于表面,管理团队仅仅就是“救火队员”,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德育管理仅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遵守校规等过程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误解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真正内涵,达不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多数中职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现阶段多数中职学校本身所背负的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责,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重视度不高。有部分中职学校教育者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技能在社会上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率上,这样学校的重心就会放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思想,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学生整天在实训室和实践活动中忙忙碌碌,缺失了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后期的发展和未来职业空间的提升造成了极大阻碍。
3.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新职教法中提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多中职思政教师对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系统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尚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以年龄形式呈现的学术断层。中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缺乏在德育教育中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部分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德育教育方法尚待提高。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很多专业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班主任老师在大学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会出现简单粗暴地教育,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不够。
4.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受挫的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因为无法考上高中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有较多学生不是自愿就读中职学校,导致他们在行为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好。中职学校在对学生在德育管理方面疏忽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不够严谨,常常缺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对自身要求就不高,容易犯错,而且不少中职院校对待犯了错的学生,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在学生中起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无视学校的规定,不惧学校制度和教育。最终,德育管理陷入死循环,造成学生行为散漫、纪律性差、荣辱感丧失、自信心缺失等等,归其原因都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够重视,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
5.中职学校思政科开设不足,德育教学实效性差
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思政科开设不足,学校在教育教学安排上德育教育不高重视,有些中职学校高一思政课程一周只有一节,很多学校的思政课都不是专业教师授课,思政课形同虚设。高二以上专业课多起来,老师们为了赶基础课的进度,学校就取消了思政课程,班主任老师们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只是应付政教科的活动安排,没有精心准备班会活动和德育教育课,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学们慢慢地对德育教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在大的方向上仍以就业和为主导,学校教研室也很少在德育教育课程上进行研究,导致非专业老师上单一、枯燥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课,这样深深地影响到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职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
1.健全工作机制
在党委领导下,中职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多部门常态协作、分工负责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并良性运行。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覆盖学校治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育人机制。聚焦内容、方法、模式等重点内容,夯实阵地、举措等薄弱环节,强化校规校纪优势,补齐德育评价短板,形成并完善协同育人体系。融通各育人主体,打通横向到边协同通道,纵向建立纵向到底联动机制,立问题台账、明改进责任、破协作壁垒、扫落实盲区、连体系断点,构建立体交融的育人过程闭环。
2.明确学校规章制度
针对经常出现的违律行为,学校健全完善制度,采取措施分类治理,约束并限制接触更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教育必须及时有效,提高学校制度执行力,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对问题学生要跟踪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学习的信心。对优秀学生要以各种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和激励。
3.完善德育思路。
调整并确立学校德育价值取向,探索以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为目的的德育目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手段、方法和途径,确立德育教育总体思路,建立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4.“四自”贯通,构建过程体系,全程育人。
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统领,服务学生社会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向补偿,在合作奉献中自信,学会认知,提升文化基础;增强自我体验,发现创造性自我,在交往反思中自省,学会共处,提升素养基础;管控自我,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在遵规守则中自理,学会做事,提升思维基础;融入社会,建立自我道德标准,在职业发展中自立,学会生产,提升技能基础。

(二)提高德育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
中职学校要以铸造大德育团队,以政教科为牵头部门,德育干事、班主任、思政老师为主力军,形成强大的德育管理团队,加强德育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素质培训。学校教科室要对思政老师加大思政课程的培训力度,让每位德育管理老师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老师们深入学生,系统的探索德育教育的真谛,学校的德育管理必须重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全员德育机制,强化德育教育的目的意识。
(三)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校要强化课程阵地。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重视潜在课程的德育价值,将课程思政居于主导地位,授课教师发挥道德表率作用,在教学中表现学习内容中的道德思想、价值取向,诱导学生发现课程渗透的价值观,形成基于课程教学的德育渠道。
领会中职的基础地位,服务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以教学诊改为抓手,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深化中高职衔接,用“课堂革命”驱动课堂育人,提升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推动精神育人,学校文化实施隐性育人,提升素养基础;完善学业标准,综合素质评价驱动激励育人,发展思维基础。
新《职业教育法》颁布,新形势下中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创新提质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品德和技术都出色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汪水连.探讨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75.
[2]王春芳.浅谈中职德育教育与中职学生人格塑造[J].才智,2019(03):143.
[3]新《职业教育法》 2022年5月1日起执行.
[4]高雅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J].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