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及技巧浅谈 周旭松

    农村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及技巧浅谈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寿保初级中学   周旭松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农村学校从事语文教学,比较熟悉和了解农村学生实际和教师情况,初中说明文阅读从8年级上册重点讲解和学情跟踪练习内容,说明文在整个练习题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由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其特点各有不同,阅读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了解说明文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其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根据自己教学情况和教学经历,粗略谈一谈初中说明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一、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一)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需要明确: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以说明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二)说明文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记叙文以情感人,写人叙事,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如朱自清的《背影》;议论文以理服人,讲事实摆道理,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文以知授人,介绍事物或者事理,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如《大自然的语言》。

    (三)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文中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事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从自然现象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接着谈影响物候的因素,再谈物候的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运用,从而获得了物候和物候学相关知识。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题型和答题技法

    (一)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方法一,要看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方法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象加特征)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二)说明事物的特征:明确什么是特征,这事物与彼事物的不同点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文中句子: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特征文中句子:无论游览者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整的图画。

    (三)说明方法

    1. 明确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引用说明等。  学生要结合具体语句辨析说明方法,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的,要一一指出来,更能够说出其作用。

    2.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如《中国石拱桥》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事例。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如《向沙漠进军》文中说明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阵地战”,一种是“游击战”。

    作比较:把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如《中国石拱桥》文中说明卢沟桥上石狮子时候,“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中国石拱桥》文中赵州桥“长.....  .....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比如我们要介绍一道川菜的制作过程,先要准备哪些食材,其次这些食材的分量和切割要求,最后下锅时候又哪些先下锅,哪些后下锅等等,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就可以啦!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比如向陌生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学校大门怎么样,进门后按照一定的方位介绍,并且重点介绍教学楼,图书室等。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五)说明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的生动形象的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题型二:加点字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2)简要答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原词在原句中的作用。(3)简要答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与原句不符合实际。  

    题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明确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4)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以上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等所谈的一些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不能机械运用,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认真阅读习惯,多读,多想,多做笔记,不断积累。在做练习时候,在根据阅读问题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掌握了答题方法和技巧,说明文的阅读就比较容易多了。

     

     


    点击次数:82  发布日期:2022/10/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