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构建 杨正光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构建
◎ 安徽省宿州一小环宇校区 杨正光
目的:
一整本书的篇幅很长,内容蕴涵丰富,读完一本书的周期很长,一般需要3--4节课才能完成一本简单的书籍的阅读。我们每周只有一节阅读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这一节有限的阅读指导课上教授学生好的阅读方法。
方法与结果:
以我们班为例,在经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的了解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好书推荐课和交流汇报课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效果显著。
结论:
好书推荐课:1.激情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选择精彩文段,体验阅读。3.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根据不同的书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默读等。4.介绍书本的相关信息。
交流汇报课:1.说故事、谈收获。2.提问题、解疑难。3.分享读书收获。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好书推荐课、交流汇报课
正文
一、学情分析:
我目前担任二年级的语文老师,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了解,针对二年级学段的特点,班级内阅读情况如下:
表1-1 班级学生情况:
男生 | 女生 | 合计 |
29人 | 23人 | 52人 |
表1-2 班级学生每天阅读情况表:
0分钟 | 10分钟以内 | 10——30分钟 | 30分钟以上 | 合计 |
28人 | 11人 | 8人 | 5人 | 52人 |
表1-3 班级学生每天阅读类型表:

二、课例分析:
二年级学生阅读仍以绘本为主,他们容易关注事物的表象。一整本书的篇幅很长,内容蕴涵丰富,读完一本书的周期很长,一般需要3--4节课才能完成一本简单的书籍的阅读。我们每周只有一节阅读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这一节有限的阅读指导课上教授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在经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的了解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好书推荐课和交流汇报课比较感兴趣,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效果显著。下面,我就以这两节课的课型模式的构建作如下阐述:
(一)好书推荐课:
1.激情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带的年级是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探索一切未知的知识。这个时候如果设置一些悬念,激情导入,就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如在《愿望的实现》的好书推荐课上,我这样设计:首先——说自己的愿望。“同学们,什么是愿望?你们的愿望是什么?它实现了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愿望。接着第二个环节——继续提问“那同学们,你的愿望实现了吗?是怎么实现的?”学生们举手回答。第三个环节——为你们愿望的实现制定目标,指生说。
2.选择精彩文段,体验阅读。在《愿望的实现》这节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小苏希在房里哭了一整天,心想:要是我能一下子长大,长到父亲一样的年纪该多好,那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i]]师提问:“小苏希变成父亲,可以怎样为所欲为呢?怎样才能叫做‘为所欲为’呢?”学生踊跃发言,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这时老苏巴独自坐在家门口也在遐想: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溺爱,没有好好用功读书,假如能重新回到童年时代,那我一定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去读书。[[ii]]师提问:“遐想是什么意思?老苏巴可能会想什么?他回到孩童时代,会做些什么呢?这句话仿佛开关一样,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畅所欲言,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3.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好的阅读推荐课要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有利于他们进行整本书阅读。根据不同的书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默读等。如《愿望的实现》有两个章节,共计79面。主要讲了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一个《愿望清单》和《阅读进度计划表》:
表2-1 故事人物的愿望清单——小苏希
实现愿望前的想法 | 实现愿望后的想法 |
表2-2 故事人物的愿望清单——老苏巴
实现愿望前的想法 | 实现愿望后的想法 |
表2-3 阅读进度计划表
天数 | 基本阅读量 | 建议用时 |
第一天 | 1---12页 | 30分钟 |
第二天 | 13---27页 | 30分钟 |
第三天 | 28---42页 | 30分钟 |
第四天 | 43---52页 | 30分钟 |
第五天 | 53---61页 | 30分钟 |
第六天 | 62---70页 | 30分钟 |
第七天 | 71---79页 | 30分钟 |
4.介绍书本的相关信息:
如《愿望的实现》这本书的作者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喜欢儿童,被誉为“人类的儿童,孩子的天使”。[[iii]]
表2-4 制作“身份证”
书名 | 作者 | 主要人物 | 性格特点 |
(二) 交流汇报课:
我发现,在推荐完一本书之后,如果没有后续,学生很难继续完成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班级内的学生阅读情况及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
表2-5 学生阅读情况原因分析
坚持不下去,不读了 | 半途而废,看别的书 | 老师不问后续,不看了 | 其他原因 |
7人 | 8人 | 32人 | 5人 |
因此,把书推荐给学生后,他们阅读完会产生交流探讨的欲望,这就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汇报交流课。
1.说故事、谈收获。教师要鼓励学生回想故事大概内容,请学生上台讲述,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对书中主要人物的认识及对他的评价。如在《逃家小兔》整本书的汇报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情景演练”:请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小兔和兔妈妈,让别的学生对两个故事人物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小兔和兔妈妈的性格和形象就生动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2.提问题、解疑难。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鼓励。学生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质疑。在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探讨,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出面点拨或解答。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整本书的汇报课上,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每当约瑟遇到困难他不去自己解决,却总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约瑟是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约瑟年纪还小,他在爷爷的熏陶下也渐渐懂得了如何去动手做事、去思考问题,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遇到困难应该先自己去思考、去尝试解决,不然总是依赖别人自己会慢慢变得懒惰。虽然约瑟后来慢慢的能自己去解决问题,他也应该在一开始就和爷爷一起尝试解决问题,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是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学生对这本书蕴含的道理体会的更加深刻。
在交流汇报课上,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应该一起探讨。因此我们课前要充分备课,认真研读要上的书目,把握整本书的脉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为学生质疑解疑,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分享读书收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诸多收获,而汇报交流课就是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主动让学生去理解作品的含义。让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再次走进书本,做到真正的把书读“透”。
三、反思:
对教师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它在小学语文中又占据重要地位。上好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课。
注释:
[[i]] 泰戈尔.愿望的实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ii]] 泰戈尔.愿望的实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iii]] 泰戈尔.愿望的实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 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小学语文教 学,2013(03):25-26.
[3] 张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