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再定位 马红梅

    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再定位

                   ◎   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  马红梅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之时,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研究性学习”正被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

    3.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二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新教材抛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所谓“培养”学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学生设计出十多种方案,研究各个方案是否可行一座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现在,化学教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富于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个体。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

    1.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为方的方向转变。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如在探究面粉爆炸实验中,学生探究了诸如面粉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燃吗?为什么要把面粉吹起来等问题。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在探究性学习中,广大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这一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2.学习形式的转变

    在学习形式上,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多年一贯的僵化模式,变生动活泼、 灵活多样。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 的新理念。有的教师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有的教师密切结合现实,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撰写化学小论文。

    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五多五少”: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少了,设计实验、备课的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少了,课外实践多了;学生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教师批评少了,鼓励、表现多了。总之,教师的指导应该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点击次数:154  发布日期:2022/9/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