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品德课的几点心得 李恩山

    初中品德课的几点心得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蒙江学校  李恩山

    我们进行了教育改革,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初读“填鸭式”我不由漠然:何谓填鸭?莫不是把鸭子分给孩子吃?由此我甚至想到要不要给孩子准备刀叉。后来经过请教别人我才明白“填鸭子”原来是指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记。记住多少是多少,记不住就拉倒。这又似乎是一场智力比赛,看谁记性好。我不由得沾沾自喜,因为在我上学阶段一直受“填鸭”,而我的成绩似乎还可以。但想想其他同学的现在,就不容乐观,在“填鸭”下似乎每个班级只有几名学习好的。而记得当时我的同学是五十多人。

    我们要实行素质教育,我们要让每名孩子成才。中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担负着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重任。如何完成这一重任,或者问怎样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才,是我们为人师、为人教育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会学习这一教育方法的妙处,学会学习能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并学得好,记得牢,也就是变“要我学”成“我要学”。

    由于主动了,由于乐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然比别人“填鸭”来得要多、要好、要棒。但怎样让学生乐学、会学呢?这是个难题,各科有各科的方法,但不外乎一点那就是走出课堂走出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找兴趣,把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去学,这样才能调动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我有如下感悟。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在上课学习时被教师教成“学习并不断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后来进一步学习才知“时习之”的真正意思。古文中“习”字写做“”字,“”字指雏鹰讲,所以这句话应解释为“学习并不断地实践,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思想品德课中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做一定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理解教材中的观点道理,这样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动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中国国情一节时,我让学生多方查资料、拍照片,用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在动手中增强实践能力,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找的资料翔实,拍的照片角度新颖,对教材的知识在实践中理解透彻。这种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我想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所谓的“差生”是某些教育者强加给孩子的称呼。记得有一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那么那些有缺点或有缺陷的孩子应该是更为香甜的,因而他们被上帝多咬了一口。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语言、态度、表情暗示学生“你能行”,“只要你做了,就会成功”。日久天长,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信心足了,学生没有优劣之分,都能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初次与中学生交谈时,我非常吃惊。当我问及“你为什么读书”时竟有许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中仅有几个同学说:“为了考上高中”,而高中以后的事情他们没有想过。

    理想是指引人进步的航标,很难想象没有航标的轮船会驶向何方。但现代的中学生缺乏理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迷恋游戏,热衷于谈论各种外来节日的礼物,喜欢新奇刺激的低级文化。而缺乏对人生的思考,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价值。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自我新型象,让他们设想自己的将来,并做出规划。在我的办公桌中有密封的学生理想,我引导他们把人生目标规划好,并与他们约定“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相聚,并当场开启理想的封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认真思考写下的理想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激励作用,并使他们认真反思人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习惯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必然前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养成在家讲美德,在社会讲公德,做人讲品德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我对学会学习的感悟及一点心得。成功不是朝夕的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力求持之以恒,一心为善,努力尽责。我相信每名学生在辛勤的园丁浇灌下终会绚丽开放。

     

     


    点击次数:170  发布日期:2022/8/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