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问能力的现状及培养 邹 波

    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问能力的现状及培养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张巷小学  邹波

    摘要:“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积极的思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疑才会有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质疑,没有提问,那学生只会对所学的知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而不疑,即使是在学习中遇到“疑问”,也绝不会认为那是“问题”。好的问题使教学事半功倍,这个“好”不仅指老师问的“好”,更指学生问的“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提问;能力;方法

    质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将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的提问能力严重欠缺,急需改变。其提问能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不会提问的,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懂质疑,不会提问,只是盲目的接受课本知识,或者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去发现,不去质疑,不去思考。第二种是能提问,但提问无厘头的。这类的学生比较多,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所学知识有关,也可能与所学知识无关,或者比较浅显,偶尔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让你无法理解。第三种就是会提问的,这种类型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能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但是比较少。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刻不容缓。

    二、课堂提问的模式

    现实中课堂教学提问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常态模式即老师提问学生答,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只需要去思考要回答什么问题,而无须去考虑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没有搞清楚,只是单纯地跟着老师的路子走。第二种是老师提问老师答的类型,这种模式也可以叫“满堂贯,在提问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单单地把答案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知道问题与答案的关系,也不去寻找这种关系,大脑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思维变得不灵活、不敏捷。所以对于课堂提问的模式应该注重师问生问的相互结合,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提出质疑”这个环节,不管是在教学开始,还是在教学中,或者是教学最后。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学生不去思考,不去质疑,老师不给予指导。老师往往会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学完本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然后台下鸦雀无声,偶尔一两个胆子大的学生回答“没有了。”老师也就不再过问了,而学生们真的是没有问题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恰恰说明学生缺少提出问题的能力。那该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敢问”“想问”“会问”呢?

    (一)“敢问”始于环境,始于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1、宽松舒适的语文课堂环境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语文课堂保持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警惕感,放松心情,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需要老师以亲切的教态、多种形式的赞扬、认真聆听学生的发信、偶尔的课堂游戏等方式来营造。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微笑能直达学生心灵,课堂上多以微笑来面对学生,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畏惧和紧张。所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很重要,它不仅能让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还有利于学生培养勇气,敢于质疑、敢于提问。

    2、师生关系的良好性是学生敢于提问的保证。自古以来师道尊严,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敬畏之感,老师对学生来说是绝对权威的一种存在。学生害怕老师,对老师的绝对服从,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或者对立,更不要说去向老师提问题、提建议了。当代社会要求老师更新观念,努力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知己、朋友。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多关心爱护支持学生,多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无所畏惧的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勇于向老师提问、向课本提问、向未知的世界提问。

    (二)“想问”源于自主参与。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布鲁纳就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创设自主参与的情境很重要。比如: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一课时,我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同时设置问题,学生思考提问。“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把浅显问题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辩论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不服输的精神。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开启学生质疑的大门。

    (三)“会问”发于方法与指导。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问题容易,会问问题难。学生们最初的问题多是简单的、浅显的、没有意义的。比如我在教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时,文章中说“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当这句话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就开始问了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去上学?”“小女孩的妈为什么不去送她上学?”“小女孩的妈妈不是挣钱了吗,怎么会没有钱?”……这些问题虽然体现了这位学生爱思考会动脑,但是提的问题本身没有意义,也和作者写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无关。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会问”,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教授提问的方法,就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那提问的角度包括哪些呢?角度1:针对深文内容提问,可以从整篇文章来看,也可以从文章的各个段落来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从最后那粒豆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角度2: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不同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我们有不同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什么课文只详细介绍了第一次实验的过程而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的过程?”“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的苍蝇?”角度3: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并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也经常会出现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如《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利用了仿生学而创造的?”提问的角度搞清楚了,那么提问就简单了。

    提问的角度对了,我们还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有的问题有价值,有的问题没有意义,而有的问题不影响对深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鉴别筛选问题,不要一拥而上,什么问题都问。同时在提问的时候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识能力还不够成熟。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老师要多给予指导,给予建议,这样提问才能更加趋向精准全面。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王充也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可见,质疑提问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捕捉学生的每一个智慧的火花和灵感,以问促学。

     


    点击次数:71  发布日期:2022/8/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