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杨东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 杨东铭

    学困生是指在一定的教学集体中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又被称为难教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无疑学困生问题是每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呢?根据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师德修养,热爱发展滞后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才能用“发乎于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学困生不能成才仅仅只是几十分之一的损失,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家庭和学生自己来说,那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淡薄名利。要有陶行知先生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再次,还应该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只要我们做过,必定会起作用,只是这种作用发生的时间有早有晚。我们的思想视点应该高一点,要从大处着想,要从未来着想,不过分计较自己的工作能否马上得到回报。
    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育人观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民主教育观、大教育观和全面质量观。
    首先,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而视学生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经过长期积淀,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如果老师依然讲究“师道尊严”,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传教式的姿态去做转化工作,其效果必然不会好。现代教育强调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获得发展的权力。让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走下神龛,树立民主教育观念,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开展工作,变“教”为“导”,变“教”为“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当今有许多家长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对学困生转化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还必须树立大教育观,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灌输新的教育思想,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
    第三,现代企业推崇零次品率,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也是在生产产品,只不过这种产品不是没有生命的物品,而是有生命的人才。生产物品都追求零次品,难道人才生产就可以奢侈地生产出一大堆的次品吗?所以,我们还有必要树立“全面质量观”,树立“零次品”意识。
    三、创设教育情境增强校园吸引力
    学困生的类型很多,有反应迟钝型、散漫型、无兴趣型等等。但不论是哪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学习异化的倾向,认为学习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是一个不堪负荷的负担。因此,他们逃避学习,逃避课堂,甚至逃避学校,一部分学生还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乐园,把学困生吸引进校园,吸引进课堂。
    (一)要花大力气革新教法让课堂充满乐趣
    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只要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参与欲,充满着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轻松、愉快,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转化学困生就成功了一大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力争把那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具体的事物,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有事可做,都是课堂的主人。
    (二)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校园变成乐园
    有些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具有功利性,把课外活动搞成变相的课堂,认为搞课外活动就是培养特长生。于是给任务、下指标,结果让师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其实,开展课外活动就是为了调节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校园有更多的乐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会给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使其从中获得成就感,并寻找到自己成才的突破口。
    四、解决发展问题把握转化的关键
    把学困生吸引到了校园和课堂,虽然说成功了一半,但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是必会前功尽弃。要巩固学困生转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争取最终成功,还必须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即满足他们的成才需求。
    (一)培养和保护学困生的自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自信心严重不足是学困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保护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想方设法激励他们,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学困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出错,也会惹得其他学生哄笑,使其尴尬不已,此时,教师切忌指出其错误,应回避对其回答正误的判断,而要充分肯定其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因为他们本身就担心回答错误,一般不愿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本身就说明这名他们是经过了一翻艰苦的思想斗争之后,好不容易才战胜了自己一次,鼓勇而答,老师虽然是善意的指出其错误,但仍然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在主动回答问题,说明他不仅在听讲,而且在积极地思考,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肯定。
    (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逐步解决学习困难
    学困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这是转化学困生的症结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就要根据他们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对由于学习习惯不良造成学习困难的,要通过多种途径校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对由于懒惰造成学习困难的,要创设情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变懒惰为勤奋;对由于反应迟钝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就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充分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信心得以增强,在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导他们以勤补拙,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对由于心理障碍造成学习困难的,要视其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先矫治其心理障碍,然后再逐步解决学习困难问题。总之,学困生由于形成原因很多,其表现也就较为复杂,一个班的学困生绝不会都是同一类型,要使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
    (三)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因材施教
    个性发展具差异性,有些学困生有一些特殊才能,只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未被大家发现和承认,因此,教师应当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优势,再加以有意识的培养,使之成为特长,让他们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这样就必然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转化起来,工作就好做多了。

    点击次数:145  发布日期:2013/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