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讲古”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尤茂天

    浅谈“讲古”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实验中学    尤茂天

    毋庸置疑,在高效课堂的大环境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但整体而言,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的能力方面却并不太尽如人意。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哪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之所以仍然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们太过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弱化了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在某些细节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的话,相信我们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便可能会迎刃而解。

    笔者以为,在高考至上与浮躁虚华的历史大背景下,当今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四个失位”,即知识与趣味的失位、考点与能力的失位、情感与认知的失位,以及现实与史鉴的失位。本文便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粗略地谈谈我对如何走出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一些看法。

        一、巧借“讲古”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厘清史实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民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然而,我们却习惯性地用考试来主导我们的课堂。曾有学生质疑: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机械地去了解历史事件、然后记住这些事件的个中因由和历史影响么?面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曾感到困惑,譬如在讲到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改土归流政策时,很多同学根本就不明白究竟何为土司制度,更遑论土司制度对中央政府以及当地百姓的影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来自湖北恩施的同事跟学生聊到了当地的容美土司。这位同事现身说法,以“讲古”的方式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容美土司的知识告诉给了学生。学生对这一章节本无什么兴趣,但这位老师却以这种方式燃起了学生的热情,结果孩子们非常愉悦、非常高效地接受了这一知识。受此启发,笔者以为,历史教学未必一定要在无聊的固式中摸爬滚打,若能找到一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到有趣,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特指古艺人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对一些事件进行再创作的语言表演形式。诚然,站在历史的角度,“讲古”虽然缺了几份严肃,但以此为入口,寓史于身边、寓史于生活、寓史于趣味无疑是一条值得我们尝试的新路。有鉴于此,我在给学生讲授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时候特意提到了三次希波战争和后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并顺带推荐了《斯巴达300勇士》和《300勇士之帝国崛起》两部电影;在讲授西方中世纪宗教改革的时候,我也重点提到了美国作家的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并专门重读了凡龙的《圣经的故事》,然后效仿那位同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历史、去伪求真,最后课堂的效果自然比以往好了很多。

        二、巧借“讲古”有利于学生循而有序地透析因由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一个很大区别,便在于初中历史的基本设计放在“认识、知道、讲述”这个层面上,而高中历史却要求学生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仅仅讲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带着学生走到历史中间去,以一个高中生的思维去感受历史、分析历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讲古”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不错选择。

    还是以湖北恩施的容美土司为例,当我们的学生跟着“讲古者”的思路走进这段历史之后,“讲古者”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容美土司的权力机构及组织形式是怎样的?历史上的各代土司王处境如何?他们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他们与中央政府的外交关系如何?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废除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如何处理与周边土司的关系?面对中央政府对周边已被收抚的土司的一系列改革,他们能否像以前那样从容对待?老师告诉学生,容美土司在历史上受到过中央诸多嘉许,这与它对中央的贡献有关。以它在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为例,嘉靖三十五年,福建倭寇窜入浙江,容美土司田九霄亲率一千土兵增援;同年官军进剿海寇徐海等于梁庄,容美又派兵前往增援。历史上的容美土司一直跟朝廷保持着相当的联系,史载有一位叫田世爵的土司王“天性轻财,重结交,与荆州藩、道、府,无不密契”。为了容美土司的中兴,田世爵不仅联络藩、道、府衙以外,还积极与朝挺搞好关系。然而,面对这样的功勋仁厚之臣,朝廷为何还要废掉他们的土司呢?这里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废掉土司是大势所趋,而且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容美土司更趋向于忠于明朝,田玄更是因为明朝灭亡而忧愤致死。虽然后来的田舜年、田明如等司主极力修复与清廷的关系,但意于中央集权的清朝政府自然会对勾结周边、暗通南明并拥有“悍甲诸部”土兵的容美土司有所顾忌。因此,为了国家安危与政令的统一,废掉世袭的土司制度、改行朝廷派遣的流官制度便势在必行,容美土司的命运自然也就在劫难逃了。

    其实任何一段历史都是一段鲜活的故事,历史是死的,但我们的课堂却是活的,当孩子们走进了历史,以一位“谋策者”的身份去与众多的历史人物进行对话的时候,很多难解的历史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讲古”便是尝试着将学生带到角色中去,以身读史,以心明史,以情悟史,角色对了,便一切洞开。

     

    三、巧借“讲古”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地晓悟深意

    走进角色,是我们“讲古”的第一要务。仍以改土归流时容美土司为例。容美土司古称容米,又称柘溪,是容米部落的后裔。地处楚之西“南徼”,东联江汉,西接渝黔,南通湘澧,北靠巴蜀,是湘、鄂、渝、黔地区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他们它采取订约结盟、联姻和亲等手段,与周边诸多势力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也促使容美成为了周边诸邻司的“领袖”。然而,正是这样一种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将容美土司最终推上了危险的边缘。自身实力的增强,无形中激发了土司人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意识的膨胀,又连带着影响了下辖众属对自身特权和奢欲。譬如嘉靖三十四年,土司主田世爵霸占了把隘土官向元楫的山场田土,而获“有司不能慑治”之罪。到了康雍年间,本已危机四伏的容美土司更是不得已在南明、大清、西山寇、吴三桂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挣扎求存,特别是“一支虎”刘体纯两度移师容美,先是鸠占鹊巢移居容美,再而“胁裹万民北渡”,使得容美元气大伤。当时的土司主田舜年、田明如等虽竭尽全力,然而最终也逃不过被改土的命运。

    就传统的历史课堂而言,这只是一个事件、一段因由,但就“讲古者”而言,这却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重现。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孩子融入到相应的历史角色中去,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艰难、观照到历史事件的境遇,那么孩子们在把握认知情感、掌握知识要点方面便会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记住一个知识要点并非我们的首要目的,我们历史教育的更深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思维与价值观念去认识世界。惟其如此,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更有意义。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方面,“讲古者”无疑充当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媒介。

     

        四、巧借“讲古”有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明辩是非

    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认知世界的能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只能将学生囿于教材的樊篱。“讲古”虽然不是一种严肃的历史,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历史的方式。一个历史事件,自然有其自身的大是大非,但并不惟官方评价为唯一。适当地以平民思维去思考历史,或许才能让学生明白何为真实的历史。譬如上文关于改土归流的例子,官方的评价自然侧重于这种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然而仔细去考查当地的历史,才会发现在改土归流在历史过程当中并非教材中说的那样光彩亮丽。还是以恩施的容美土司为例,自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之后,其部下先后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等取得联系,并与南明隆武政权联合抗清,这时候的容美土司成了诸多方面既团结又倾轧的对象,清政府对田氏容美土司自然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但利用、倾轧、出尔反尔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两任湖广总督石文晟、迈柱先后利用田氏内部的矛盾屈死田舜年、田旻如两代司主;更为人所不齿的是,中央政府竟然利用容美的力量对其部族以及周边的土司进行仇杀,甚至将相当一部分苗民驱往湘西、贵北等地的深山老林。于一统国家而言,清政府的行为姑且不议,但若直接伤害到了无辜的平民,那么我们就该重新审视这些行为。正如容美土司的命运一样,我们在肯定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带给的当地人的灾难。只有如此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以之为鉴,让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讲古”来自于民间,在传讲历史的过程当中固然少不了一些虚构,但却最能体现当事者的情感,因此,适当地让学生换一种思路,用一种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去反思历史,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但适当地做出一些改变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惟有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历史,而“讲古”无疑为我们搞高学生兴趣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古”讲得好,孩子们便能更好地入事、入情、入境、入理。在这样一种轻松而有趣的氛围里,还有什么样的知识学不好的呢?诚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讲古”水平,但作为一件对学生、对自己、乃至于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出一些努力呢?

    综上所述,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四个失位,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在“讲古”中变得更有趣、在“讲古”中变得更明理、在“讲古”中变得更深刻、在“讲古”中变得更真实。惟其如此,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才会有未来,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未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才会有未来。路虽艰,但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理应永远不渝此志。

    点击次数:169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