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叶红艳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 云南省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文化校区) 叶红艳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并纠正计算错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小学;计算;原因;对策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更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我认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结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理解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或者掌握得不够好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23.7-(13.7-3.5)=23.7-13.7-3.5=6.5,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号变加号,不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又如:25×(4+8)=25×4+8=100+8=108,错误原因是学生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可以归结为学生对概念不够清晰,不理解“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 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二、运算、审题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498+279 在列竖式的时候写成489+279;还有的计算题数字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维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的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计算的正确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 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用递等式计算356-67+33,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67+33,再算356-100 这样的错误了;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48,认真审题,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125 是个特殊的数字,它与8相乘等于1000,而48 又刚好可以写成8×6 的形式,从而先算125×8,再算1000×6,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正确率,我们可以编成顺口溜教学生理解牢记: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可以经常定时、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草稿本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表扬书写工整、清秀、认真的同学。
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求抄写完算式后先核对再计算,每计算一步都进行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计算完成后一定要再次进行认真检查。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计算竞赛或游戏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目的。
三、加强对比训练,形成计算技能
(1)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对于学生容易计算出错的题目,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采取题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并经常翻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计算教学每天应保证一定的计算量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4)要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析错误原因,端正学习态度
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有错,可以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智慧地从学生、教师等层面透过“错误表象”找到真正的症结,对症下药,并坚持不懈地采用一系列对策,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计算的信心,有了这种学习心态,必能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