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叶红艳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    云南省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文化校区)   叶红艳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

    关键字:小学;计算;原因;对策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更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我认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结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理解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或者掌握得不够好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23.7-(13.7-3.5)=23.7-13.7-3.5=6.5,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号变加号,不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又如:25×(4+8)=25×4+8=100+8=108,错误原因是学生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可以归结为学生对概念不够清晰,不理解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 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二、运算、审题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498+279 在列竖式的时候写成489+279;还有的计算题数字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维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的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计算的正确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 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用递等式计算356-67+33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67+33再算356-100 这样的错误了;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48认真审题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125 是个特殊的数字它与8相乘等于100048 又刚好可以写成8×6 的形式从而先算125×8再算1000×6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正确率我们可以编成顺口溜教学生理解牢记: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可以经常定时、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草稿本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表扬书写工整、清秀、认真的同学。

    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求抄写完算式后先核对再计算计算一步都进行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计算完成后一定要再次进行认真检查。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计算竞赛或游戏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目的。

    三、加强对比训练,形成计算技能

    (1)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课堂最佳时间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对于学生容易计算出错的题目,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采取题组形进行反复训练并经常翻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计算教学每天应保证一定的计算量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4)要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析错误原因端正学习态度

    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有错,可以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智慧地从学生、教师等层面透过“错误表象”找到真正的症结,对症下药,并坚持不懈地采用一系列对策,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计算的信心,有了这种学习心态,必能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升。

    点击次数:183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