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刍议 谌 荣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刍议
◎ 贵州省纳雍县第八中学 谌 荣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高效作文教学。但是现在许多初中学校的写作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教学;阅读积累;观察;训练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中高考中一直占总分的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没有创新,导致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出现低效状况。广大教师应及时转变思维,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一、重视阅读积累
现行部编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作者都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内涵丰富,适合引导初中生认真细读。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教材中的例文,用心灵去和教材中的人物对话,对作者所表达的形情感产生共鸣,悟出写作心得,在作品的情境中获得生命体验。语文教学要有“大阅读观”,除了阅读语文教材外,还要大量阅读被世人世代传诵的经典作品,寻找作品中体现情感魅力的文字,走进作品,走近作者,赏析真实描写生活场景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此,可采取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捐献藏书,交换阅读;每两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提供美文或由学生推荐,品味赏析,感悟真情;布置学生每月读一本附录中推荐的名著,写赏析文字或推荐语,进行阅读交流等。多读精品文章,学生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从而体验文字传递的真情。欲作文,必先阅读。
三、指导观察生活
生活事件与初中语文紧密相连,为初中语文提供大量的素材,以真实的事件反映出语文文字的信息内容,增加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带领他们步入到社会生活中,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真人真事,写出观察到的真实内容,表达出自我最真实的感受。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观察身边物品的形态,明确各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分析出造成事件结果的最终原因。由此,学生从生活事件中发表自我的真实看法,真实地表述,在写作时做到有理可依、有理可靠,增加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例如,教师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引领学生认识到秋天所具有的魅力,带领他们分析各篇文章所描绘的秋天景色,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真实感受秋天的变化,为学生预留下“寻找自己的秋天”这一作文题目,要求他们写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表现自我对秋天的看法,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景色。有个学生这样写:“秋天带来了一阵阵清爽的风,赶走了夏天的炎热,为世界覆盖了一层金灿灿的颜色,展现出了生活的魅力。秋雨为树木穿上了金黄色的衣衫,可以看到大雁成群结队的向南飞去,或排成了‘一’字形,或排成了‘人’字形......”等语句,写出了自我眼中的秋天景色,表现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可见,指导学生观察很有必要,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三、尝试专项训练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专项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想象,完整表达。教师先从小处着手,从句子的雕琢处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的作文才会更生动。例如,在平时的阅读中将文章进行不同程度的仿写或同一主题的自我表达,都能够带动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部分也专门有这样的题型,既锻炼了学生严谨审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要进行各种写作手法的专门练习,像比喻手法的练习,夸张手法的练习,拟人手法的练习等,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来。二是加强扩写、改写训练。初中学生对事物是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训练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乐于动笔去写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选两篇文章进行对比,例如可例举《背影》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同样是写父亲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对孩子的爱的。可以让学生多做这一类的练习,熟能生巧,学生再遇到这类的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掌握其中的要领。写作的训练不仅仅需要模仿,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升华和提升。三是看图训练,展开联想。初中阶段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开始学会了幻想,学生会将一切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安排,并形成自己的故事发展情节,虽然幻想可能使学生偏离轨道,但是适当的幻想也是可以促进学生进步的。针对画面的寓意进行合理分析想象。这样的练习会激起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四、优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把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作基本功的培养;二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提升。拥有扎实的文学基础是文学创作的前提。作文教学也应注重学生基础功的训练,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词不达意、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应及时矫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鼓励学生开展写日记、整理读书笔记等活动,通过日积月累实现作文基础能力的提升。在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方面,教师应对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创新,突破单一机械的作文训练,引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段让学生们进行仿写。例如,在《孔乙己》中,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机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人,捕捉他或她在生活中的细节之处,仿写一段。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适当地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以新奇的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读促写,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方法。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生活联系紧密,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创设出观察化、生活化、阅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观察获取作文素材,通过阅读文积累写作方法。同时,需要语文教师探究与实践仿写、即兴写、自能写等多样化的写作模式,给予学生更多作文写作锻炼的机会,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