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 李知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

    ◎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李知芝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因此,在上课对教师要注意讲究教法,使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使学生百学不厌,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下面就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了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九加几》时,安排一组三角形的式题,9加1再加几,要求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简便。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猜想”、“帮助”模块,设置按钮。供学生选择使用。“猜想”模块:学生认为哪两个数先加就可以点击它所在的三角形的边。如果判断是正确的话,电脑会显示:正确,先算9加1比较简便。并用加深连线的方式来表示计算过程。如果判断错误的话,电脑会显示:先算这个不简便。“帮助”模块:在学生做题之前点击它,起到提示作用;在学生做题后点击它,起到概括作用。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人机对话的方式加上动态的连线过程,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深刻的体会到先凑十再加几简便。

    二、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时,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得以巩固,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以旧引新,运用知识更迁移的规律,从旧的抽象到新的抽象。引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好从直观到抽象的桥,铺好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路。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了克服已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于是在教学中没有急于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是在微机屏幕上首先出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讨论热烈、发言积极,纷纷说出各自的不同想法。此时教师抓住这个契机,直逼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用多媒体计算机依依再现圆的面积公式的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同时渗透了数学的极限思想。课堂教学已完全从过去重知识的掌握,到重知识的推理,学生想出了多种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最好的发展,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在课堂练习中激趣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3种方式在课堂练习中激趣:

    一是游戏激趣。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很爱游戏活动。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低段教学中,笔者经常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以思发散,并且注重全体参与。如开火车、摘苹果、送信、钓鱼、小动物找家、插红旗比赛等,都是较好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如在教完元、角、分的认识之后,我设一“柜台”,上面放着许多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来“买”,学生情绪高涨,百买不厌,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二是一题多变(解)激趣。一题多变(解)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且能使学生从变题解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巧变生趣,奥妙无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如下面的应用题既有趣,又富有思考性。(1)小朋友排队走,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这支队伍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3+2+1=6(人);(2)小朋友排队走,从前面数小明是第4人,从后面数小明是第3人,这支队伍共有多少人?一部分学生回答3+2+1=6(人),一部分学生变换思考角度,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回答为:4十3-1=6(人)。三是悬念激趣 。 结尾时留有悬念,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止而不能的状态,如在讲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今年30岁,比小明大24岁,小明今年多少岁?”这是一道要用“逆向思维”思考的应用题,属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此给学生设置悬念,能引起他们对下节数学课的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多以形象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他们才会认识到数学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才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此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事物。
        比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中“可能性”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吧!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决定谁先玩的?这样老师能知道你们的游戏是否公平。”这时,学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抛硬币、石头剪刀布……”学生的说法应有尽有,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游戏中的公平性问题——可能性。”学生都想知道我用的是什么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我们的激趣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点击次数:45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