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微 章枝杰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微

    ◎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章枝杰

    摘要:文言文是流传千古的精品文化,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入选教材的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的比重不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古代与现代环境、语言环境的巨大差异,文言文教学是让师生头痛的难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文言文是我古代文学的精品,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汲取其中的精华,使祖国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现代教学对文言文的重视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中高考语文命题中占的比例不小。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态度的差异等问题,文言文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文就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教学案例,突出情景教学的重要意义,力争全方位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高效。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激发与培养,将对文言文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从而帮助学生探求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比如可进行导入激趣。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国的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自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成了历代著名的浏览胜地,今天让我们随着范仲淹一同走进岳阳楼,去领略岳阳楼的宏伟景象,去感受作者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还可采用故事导入,在教学《狼》《五柳先生传》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可以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在课中激趣。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字约文丰、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特点,再联系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用这些名著中的例子来激发兴趣,避免枯燥无味,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更好地迈进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在课上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五柳先生传》一课时,通过介绍陶渊明在我国思想文化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奇闻轶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不求甚解”部分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听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不求甚解”与“好读书”相互矛盾吗?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话不矛盾,不求甚解的前提是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出“不求甚解”的道理。这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学习,这样大大降低了古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阅读背诵的训练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声朗读,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特殊要求。“书读百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情感。诵读的作用很多,可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时候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进行背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阅读是千百年年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读书就是在书本中汲取智慧,在汲取中总结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指导现实生活。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课文以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为行文线索,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烦扰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这样引导,思路清晰,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理解是文学沟通的开始,背诵是机械记忆的最好方式,所以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初中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历历史检验的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作品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语文学科,除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外,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记住一些名言警句,学生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情怀,才会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人生感叹。学习文言文,阅读是重要的途径,教师应加强指导、督导。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加强学法指导以外,还有加强合作探究学习。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教学《桃花源记》,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桃花源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提出的质疑等。这样的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有助于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教学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再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还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让学生归纳总结,例如:容易误读的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见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等,都应该让学生边学边积累,学会运用,力求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文言文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结晶与沉淀,文言文教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样学生才会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文言文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点击次数:56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