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认识 牟 林

    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认识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牟 林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值得广大教师去实践研究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可针对农村学生的资源和学生的认知引导并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升逻辑归纳能力,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概念理解

    问题: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求学生回答或解答的题目。驱动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能够引起并维持学生持久深度思考和探究行为的问题。驱动性问题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自身特点及学生情况,预设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系列驱动性问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研究: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自身特点及学生情况,预设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维持学生持久深度思考和探究行为的系列驱动性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知,已研究出的成就主要是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策略: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的难易程度必须合理;驱动性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驱动性问题是开放性的。

    关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我觉得这些方面还值得继续深入分析研究。

    1.案例研究:驱动性问题表面上是语言在描述,但实质却是从实例、实验等现象规律中引出的,因此情景设置显得很重要。情景如何设置?案例研究是重点。2.教师特点: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是否也该考虑自身年龄、上课风格、语言特点、动手能力、师生关系、性别差异等?教师特点是影响因素。3.学生认知:农村学生到底不同在哪里?应该如何具体进行设计?网上所见:有提到了农村地区学生与城里学生不同,但很少对农村地区学生条件下,该如何设计进行深入地研究。农村学生认知是必要因素。

    二、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边远区县农村初中学校还有少部分年纪较长的物理教师,他们认为自己的课堂一直都是以精练的讲授为主,强化训练为辅,还比较高效,因此心理上不愿意改变这种模式。另外,大部分教师虽然都赞成和看好“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但是他们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过程中,缺少“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有效驱动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保证课堂的高效,导致很多教师无法长期坚持去做。

    针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利用各类教研活动让教师课堂观摩,如何运用农村丰富的资源结合学生认知,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激活了各层次教师共同参与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有三个变化:1.学生方面:让农村初中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勇于质疑,让高品质学习真正发生。2.教师方面:掌握“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有效驱动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师的自觉成长。3.课堂方面:创生“研创性学习课堂新样态”,有效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促进高质量学习真实发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师生创造最好的自己。

    三、驱动性问题设计的主要特征

    前置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并设计出可以驱动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相似点和连贯性,并可以通过这些相似点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一般是有序的,因此问题的提出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学实施时,应更加具体化和层次化,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逐步分析和解决,对知识的逐渐理解、掌握,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驱动性问题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自主发现关键的知识点;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回答问题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问题的驱动下,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实际,对问题进行猜想、判断、剖析、发散,让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发展。

    四、驱动性问题设计的落地与思考

    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很关键了。因此,在课堂上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提出些什么问题,问题之间如何衔接,趋动性问题串如何形成,都是我们物理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让农村初中学生在物理情境中思考问题,在物理问题中启迪思维,在思考中掌握物理知识,是最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因此,巧设物理情境与问题链是发展学生的有力抓手。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学习。具体方法有:

    1.根据学生认知设置趋动性问题串,生动引入新课

    创设物理情景时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参与教与学之中,启动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

    2.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趋动性问题串,深入推进课堂

    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情景,设计问题,引起争论,激发思考,提出猜想,设计方法,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师要精心地设置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分散到集中,让学生一步步登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将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培养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根据学习情况设置趋动性问题串,助推合作学习

    通过问题设置,可以真实回馈学生的学情。学生通过先自主练习,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师就能准确掌握学生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能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问题设置,一方面是反馈学情,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趋动性问题串,引领小结方向

    现在仍有很多教师课堂小结是自己串讲一遍主要内容,师讲生听,无新意学生无兴趣。选择恰当的问题呈现形式和提问方式,准确性、简洁性和指向性均很强。使学生明确了不仅要小结知识而且要小结方法,学生对所提问题乐于思考、勇于回答。

    5.根据学生素养设置趋动性问题串,助推思维发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且符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课堂提升问题串,对学生物理计算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都是有力的培养。

    五、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研究效果

    通过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力争实现:

    1.学生的变化:改变边远农村学校的学生胆子小、怕老师看不起自己,不愿意提问不敢提问的现象;学生思路混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不知道如何组织和表达自己的问题,问题意识普遍比较差的现象。总之,让农村初中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勇于质疑。

    2.教师的变化:让我们边远县城农村初中学校大部分地区的教师从心理上愿意改变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赞成“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这种教学法。最终掌握“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有效驱动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长期坚持去做,从而保证课堂的高效,实现教师的自觉成长。

    3.课堂的变化:通过“设计问题趋动课堂”,让学生研创学习走向深入,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落实,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创生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点击次数:101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