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学本课堂构建策略浅说 高茜雯
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学本课堂构建策略浅说
◎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光实验学校 高茜雯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需要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观照下,探索基于“双减”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以增进学生学习效度,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位成为当下学校课堂研究的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成为助力当下“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
关键词:“双减”;学本课堂;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为了实现“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要致力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需要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观照下,探索基于“双减”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以增进学生学习效度,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位成为当下学校课堂研究的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成为助力当下“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让学于生的学本课堂实践谈几点理解与认识。
一、“双减”背景下学本课堂建构的前提是重树教观念
践行“双减”,教师需要从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甚至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而不能把它简单视为减少学生作业、延长服务时间,需要切实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落地。
“双减”规定下,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树立起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即是教师必需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融入到学生中去。几千年来的“师道尊严”观念下形成师生关系是对立的,没有平等、民主可言,它在师生之间树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厚障壁。在这种陈旧的师生关系下,使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有想法不敢说。难以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中没有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本课堂教学。学本教育要求转变教师观念,要求以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所以,教师在课余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课堂上是要有更强、更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来处理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师要有深度地参与到学生的学科活动中去,用激励的目光去对待每个学生发表的观点和意见。
二、“双减”背景下学本课堂建构的核心是教师转变角色
学本课堂下的教师角色不再是领头雁、带路人,而是一个指路者、指引者。教师作为指引者,其角色决定了他必须帮助学生明确学科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学习的策略,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互动中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适合自己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是一个引导者、指路人,是在指导一群学生去寻找知识的矿藏,智慧的宝库,而不是他们的带路人、领头雁。因为每个学生犹如大海中的一条航船,教师不可能成为每条船的舵手,但教师可以给他们每人一个罗盘,给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奔向目标。
三、“双减”背景下学本课堂建构的基础是谙熟学情
经验告知我们,有效课堂设计既需要备好学生的“共性”,更要备足学生“个性”,课前充分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双减”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时间更趋规范化,教师除了精心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已有知识水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是否灵活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应会的目标与技能。将影响前置性学习任务设置、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思维训练深度与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教学基本内容划分为自学、讨论和讲授等模块。对自学部分,设计好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在设计讨论问题的环节时,需要仔细推敲讨论题目的表达,务求能让学生明白具体需要讨论什么。
四、“双减”背景下学本课堂建构的保障是开发好学本资源
课程的存在必须以课程资源的存在为前提,课程资源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师本”,服务“生本”来选取好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实践表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不仅利于拓宽狭窄的教材内容,也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空间;其次,新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导致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等方面改变;第三,课程资源的丰富会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主体性极大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讲全新发展。最终对于改变以教材为重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类型、种类。
五、“双减”背景下学本课堂建构的路径是课堂模式改革
学本课堂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学习,标准是学会,要求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增强课堂多维对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起到释疑、解惑、引导、合作的作用。可见,向课堂要质量,打造学本课堂,要围绕师生问题中心和能力中心,要让课堂从传统的“知识回忆—例题分析—巩固训练”范式走向“问题引入—提炼知识和方法—典型题例分析—反思评析—拓展迁移”的让学于生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刚《“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2016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期;
[2]《践行学本课堂,提升教学成效》,2013年《教学月刊》“小学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