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立足“双减” 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肖宣月

    立足“双减”  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肖宣月

    近年来,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急速扩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良性调度,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减”,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双减”政策的出台和推动,每个老师面临的新问题是,既要立足课堂实现教育教学增效,又要减少作业负担促进提质增效。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要“少而精”,如何丰富它的内涵?作业该怎样布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在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它的目标是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同时发挥育人功能。因此要考虑知识本位和学生立场。比如:布置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748×7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会出现28+7和49+8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369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60道。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二、在作业内容上,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

    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仅仅只是做题。

    (一)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高阶思维水平的作业形式。但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单元的基础性练习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探究性作业,不是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或结论,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的面积单元,经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习题已经把本单元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生长点都涉及到了。但是,还可以加强习题的开放度,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达不到的。

    (二)分层性作业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设计层次不同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如:采取“自助餐”形式,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几个层面安排;“套餐型”形式,分为模仿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为控制作业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规定作业时间。如:二十分钟能做几道题,对了几道题。把选择的权力下放给了学生,学生会更愿意完成作业。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三)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针对一些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而设置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现状,对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素质。例如:高年级学习了《统计》之后,学生可深入社区、街道、企业调查统计汽车数量;走访交警、城管部门了解辖区内停车位的分布情况,征集居民对现在停车问题的意见,自行设计多功能停车场方案。驱动孩子们解决停车难问题,培养其策划、调研能力,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四)实践性作业

    为了使数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可设计实践性作业。如:学习《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用牙签、小棒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学习了《图形的拼组》之后,请你回家后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画在纸上返校后与小伙伴们交流;学习了《克与千克》之后,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之后,选择一个显著的起点,实际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距离。这样的作业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扎实,感受深刻。

    (五)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完了《因数与倍数》内容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还可以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阅读性作业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与重要途径。教材中编排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在学习《十进制计数法》之后,安排学生查找、阅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数字的演变历史”,“二进制、十六进制”等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人民的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感受数字的美妙,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通过数学阅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让数学作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三、改进作业评价,做好“三个转变”

    (一)在评价认识上,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

    以往的评价,常常是以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优秀与否,以知识考查、分数评定为主,重视“知识本位”,轻视了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作业评价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关注作业结果到关注作业过程,从甑别学生学习情况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例如:

    把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按下图所示的方法一层、二层、三层地摆下去,摆到第七层,那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在作业批改与评价中,教师利用图形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将看似复杂的图形转化为一个大长方形,进而解决问题。更可贵的是,教师并没有局限在“转化”这一方法上,而是借助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箴言,再次向学生传递“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这不仅关注到了作业结果的对错,还关注到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教师观念的转变,使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会立足学生、关注现在,还会反思过去、发现问题,更能着眼发展、面向未来,坚持以学科全面育人。

    (二)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评价者。因此,评价主体可以实现多元化,从教师的“单一评价”到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比如“分层性作业”的多元评价过程:

    首先,让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良好的学生可将自己分层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小老师讲‘智慧题’”的方式,录制成短视频,分享在数学交流群中。

    其次,通过观看同学的讲题视频,进行同伴互评。对评价者而言,通过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学习过程,自己能够从中吸取经验、获得启发,共享同伴智慧,取长补短。对被评价者而言,不仅在视频讲解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强化了知识理解,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再者,学生家长能够准确地预估学生发展中的变化和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教师评价必不可少地在随时随地发生着。教师作为多元评价的主导者,发挥着协调与连接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自我评价有时会“片面化”,同伴互评有时会“情感化”,偏爱子女的家长评价有时会“误导化”……因此,教师的评价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对诸多评价进行平衡、补充、调整、修正,做好综合评价工作,发挥多元评价的“合力”作用。

    (三)在评价方式上,从“对错评价”转变为“有温度的评价”

    作业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立叛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是要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角度和理解深度再上新的台阶。作业评价中不仅要关注作业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与数学思想方法。

    评价中,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多样化的批阅和标注,用引导、启发性的批语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反思题目中的难点;用鼓励、肯定性的批语赞赏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进步;用有趣、生动的图画或符号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与学生进行更亲密的沟通。例如:一个特别喜爱画画的学生,当要求解决长、正方形的应用题必须画图时,设计了飞机给指定地点空投补给物的情境……投其所好,教师也在作业空白纸处画了图案,以绘画的方式与该生进行了有趣、亲密的互动。这样的评价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沁入心灵的真诚关爱。

    关注对错的评价,是教师应该做的基本评价;但关注到对错之外的评价,才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评价,也是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有温度的评价。

    作业的减负,关键在于课堂的增效。课堂效率低,即便作业量不大,作业难度一般,作业也会成为负担;相反,课堂效率高,精选的且有层次的作业就是锦上添花。

    双减路漫漫,且行且思考!

    点击次数:78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