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靳 敏

                浅谈“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陕西省大荔县东七初中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顺利的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而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欲,为学生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针对以问题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我浅谈如下:

    一、理清问题的层次

    遵循语文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整体感知环节的系列问题、分析理解环节的系列问题、总结概括环节的系列问题。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整体感知: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初读课文之后,用于感知全文,理清叙述顺序。一般提法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文中读出了什么?”等。围绕《溜索》一课是这样提出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分析理解: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首先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的能起到主导、支撑作用的中心问题,即主问题。然后围绕此问题设计系列小问题,目的是解决大问题,强化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中心问题是“这篇文章人物众多,谁才是主人公?为什么”。系列问题为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说说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语句分析。溜索的过程中“我”和众马帮汉子的表现如何,有什么作用?这样设计加强第一二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将“我”的胆战心惊与首领、马帮汉子的挥洒自如形成的对比的写法。围绕主问题可把第三个问题设置为“小说是如何描写环境,尤其是写怒江,写牛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侧面描写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3、总结概括:是教学的升华和延伸。可就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总结。如内容上: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写法上: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此外可以课文为媒介在阅读或者写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如: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熟悉的人的品质。

    二、走出问题的误区

    课堂提问,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1、问题过于简单。课堂上经常出现“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选择性的问题或者“课文写了谁?有几个人?”这样肤浅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缺少思维的含量,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应该多问一些为什么。

    2、问题难度大,不切时宜。有些课堂明明是总结全文该提出的问题可教师却在整体感知时提出,这样不切时宜,导致问题难度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抑。

    3、问题无创意。有些教师每课设计的问题重复、毫无新意,如整体感知时总是提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写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厌倦。其实针对不同课文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如:感受型“读了《孤独之旅》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问题过于繁琐,不分主次。有些课堂教师由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问题之多问题之琐碎让学生无法思考,毫无招架之力。由于问题多,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的重点问题,导致主次不分,形成了“蜻蜓点水”般水过地皮湿的效果。

    5、问题语言不清楚、不到位。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明明想让学生这样答,可学生却偏偏不领情答跑了。究其原因是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有些含糊,指向性不清楚或者不到位。

    三、精心设计问题

    课前教师要了解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做到不盲目、不随意,做到每次问题目的清楚,或强调重点,或者激发思考。

    1)要难易适度。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便摘到桃子。

    2)要分层施教。问题的难易度可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3)要循序渐进。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4)要分清主次。课前确定好重点问题是什么。对重点问题要深入学习。非重点问题一带而过。

    5)要灵活。如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读课文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

    6)要简洁明了。问题设计的不要太多,也不要太长。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越少,每次的问题语言越简洁越便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越好。

    四、有效追问,培养问题意识

    当教师预设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解决,也就是目标未达成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追问从而把学生引向更深入的学习。追问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最能看出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但追问也要适度,不能过多,一般情况下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可追问在重难点之处,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如何由教师的提问转变成学生自主提问、解答,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通过激励评价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不断的教给学生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重点词句等提出问题,渐渐的使思考、提问题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一线串珠”带动学生深入的领悟文本的内容,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学习的殿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而言之,以问题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的创新,借助这样的机会可以增加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机会,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也能够及时的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正。在很多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们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让学生在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的过程,将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解答出问题,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提问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每节课都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掌握住表达能力方法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

     


    点击次数:162  发布日期:2021/11/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