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践行课程改革理念 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王 娣

              践行课程改革理念  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    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对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利用多媒体所储存的教学信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情感,进而乐学、爱学。

      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该文的重点是跟随老舍先生的叙述,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感受草原的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学生是难以领会到作品里的草原风光和美好人情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视频及背景影像,从多个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这篇文章,感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画面的感染下,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课文,仿佛自己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欣赏着草原秀丽的景色,为草原的秀丽而折服。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自然而然也会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心生感动。在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后,再深入来分析作品,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意境之中就不再是难事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再现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小学的语文课堂不只个单纯的学习场所,它还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乐园,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进行认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小物品加以运用,让其成为课堂数学的有用道具,引导学生细心地对观察周边的事物,认真地体验现实生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加强其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其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珍珠鸟》课文的讲授时,着重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细节进行讲解,激起学生们对现实中鸟的特征、动作、鸣叫的联想,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课本中描写的技法及各种词语的妙处,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生活,让语文知识快速地融入现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领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起共鸣 

    只有教师本身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如此足见,教师的那种丰富、纯洁、高尚的情感,无疑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感染力极强,其为学生展现的情感世界也丰富多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的内心情感,是作者的个人见解,是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学《平分生命》一文时,只有教师自身被兄妹俩的真情感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亲情的伟大。此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心灵的镜子,举止是心灵的表现。这话细细品来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生动地说明了,师生的面部表情、动作是一种动态的无声的语汇,它蕴含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十分重要的“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进而与作者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心动、情动,真正喜欢上语文。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其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知识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要注重合理把握应用尺度,不能为了创新而过度使用,不仅难以发挥其教学辅助价值,甚至还会影响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中,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西沙群岛,仅仅凭借教材中的插图无法全面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西沙群岛的俊秀风景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进而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还要发挥其教学延伸的作用,例如引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微课模式,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结合课堂现状和学生的学情,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深刻领悟教学课改目标, 有效引导课堂教学, 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点击次数:165  发布日期:2021/11/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