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优化语文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韩 卫

             优化语文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    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初级中学  

    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板块,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决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直接因素,是检验初中语文课堂是否高效是否高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摸索出适合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提问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局限性比较强,有着固定的答案,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积极性不高。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全面,一些学生只是回答了其中的一个层面,答案的不完整性和片面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并不能急于纠正,而是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结合不同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综合完善答案。由此一来,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不会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从而积极思考、分析问题。

      比如,在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分析,利用学生本身的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了月球之上,那么想象一下你将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平时对于月球的了解进行想象分析。有的学生认为月球上都是一些砂石,没有水,温度也是比较低的;有的学生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可能知道在月球上重力会变小,所以人是不能正常行走的;有的学生受神话故事的影响,可能会觉得月球上真的有广寒宫一样的宫殿。自由的想象,大胆的想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二、引导自主学习,注重能力培养

    我在语文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 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 一个学生不善于独立处理生题, 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就没有足够的训练、 没有足够的训练, 就没有很好的思维效果,就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性了。 因此,平时要注重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一,学生在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的要善于引导提示,要加强知识能力的训练,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第二,教师应该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提问针对不同参差学生的状况提问, 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深度提问。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 多表扬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 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 但是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会更自信, 从而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问题。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 ”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也就有了足够的活力和动力。

    三、补充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和眼界的拓宽。过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当中涉及到的经典文本。有限的教材是无法覆盖无限语文知识的,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拓展和创新。于是新课改高度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在教材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补充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把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相应情境的同时,让学生和古诗描绘的内容融为一体,品位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顺利突破古诗学习和理解上的难题。再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收集整理和古诗有关的背景知识与诗人的人生经历,补充背景信息资源,以便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当中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激发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感受文章情感信息, 形成自身情感的一个交流过程。 初中生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情感信息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他们对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使能对文章引发共鸣,也能获得情感体验,更别说进一步表达文章作品的情感。

      如讲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花十分钟的时间跟学生谈谈他们自己对平常生活中求知态度、兴趣培养、错误认识、为人处世等问题,再顺势引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但始终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深刻道理,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生活实际中思考问题,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深受启发。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加深对本课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点击次数:198  发布日期:2021/11/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