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魏 娇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中心小学  魏 娇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鼓励,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方法多元的小学体育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体育高效课堂影响因素,并从游戏教学、体验感悟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

    一、丰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学生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又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要求:“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二、增强体验感悟,帮助形成健全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关键的人格发展与形成阶段,体育教育除了传授运动技能、动作和技术之外,还肩负着培育他们人格的重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自主体验就是把体育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体验中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式,并从中感悟蕴涵的体育精神,使其在自主体验中收获快乐和满足,并懂得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拼搏,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运动项目运用自主体验教学,极力提升体验课堂的快乐度,在快乐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中跑步教学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包括慢跑:要求学生身体放松,活动上肢和躯干;徒手操:压肩、侧压腿运动、伸展、踢腿、压腿和侧踢等;韧性练习:小跑步、交叉跑、折叠跑、交抬腿、车轮跑、后蹬腿等。要求他们站成四列横队,强调速度练习中起跑用力蹬、转入途中跑要快及抬脚高度和后蹬,且集体跑800米,调整呼吸,控制速度,以发热为易。接着,组织学生进行60米快速跑,要求学生转入途中跑后控制强度,动作自然放松,以此类推练习100米反复跑。随后提出要求:60米反复跑×4组,间隙2分钟一组,每位队员必须全力冲刺跑,特别是最后10米全力冲刺,冲过终点后注意缓冲,以免受伤;100米反复跑×4组,间隙3分钟一组,反复体验途中跑的协调用力和放松技巧。

    三、优化评价机制,提高体育学习信心   

    体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短期目标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健全自己的体魄,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考虑到学生的体质有所不同,我们要结合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目标调节。单纯的依靠一种评价机制来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形式的最终衡量,不仅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评价结果产生不满,最终丧失对体育运动的信心。

    身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设置不同难度的训练目标,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按运动能力的高低分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等生)、C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掌握基本动作。并且在课堂上表扬和鼓励这部分体育技能比较差的学生,合理的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从最终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性评价。比如说,对于每节课课堂参与度都非常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育教育所要傳达的体育精神。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体现。通过有效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集中精力,勇于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学情,面向未来,积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对有效教学的改进和尝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素养,进而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点击次数:44  发布日期:2021/10/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