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谈新课改农村数学教学应注重的三个问题 王贵川

                谈新课改农村数学教学应注重的三个问题

           ◎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中学      王贵川

    中国教育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传道、授业、解惑”里充满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师道尊严”现象很严重,师生之是有一定的距离,缺乏沟通与交流。对数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农村数学教学就出现了“讨厌数学的数学老师教会了他的学生如何讨厌数学”的现象。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热爱数学和数学教育,转变观念,促进数学交流。教师不能只当教育 ,只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的思维方式转变到引导学生“怎样怎样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为此应懂得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和疑问,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一位人民数学教师应怎样教好自己的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呢?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手段引发学生爱好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从事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大量的实践表明,学生是否对数学学科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具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手段。

    1、练好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己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

    3、多向学生提问,努力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习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逐层设疑,步步设问,搞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式活动

    1、突出探索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积极的参与数学交流,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师模式,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既要动“口”,也要动“手”。

    2、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主动参与学习的保障;

    3)让学生学习有成功感——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方法。

    4)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认识,鼓励开展讨论和各种观点之间的真诚交锋,这是发展有效的逻辑思维的最好方法,同时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化数学概念,有利于数学载体的转化。

    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陈旧的“老师教、学生学”,“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求知欲,真正落实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由于来自各村完小,家务事较多较重,没有时间和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标记”, 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抓重点,做笔记。第三,预习中打“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标记”的知识。第四,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做到当堂消化,不留疑问。

    3、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总结方法

    总结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 +(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5)2+(a-b+7)2=0,②(a2-b2)+(a+b)2,经过分析①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2-b2)+(a+b)2=(a+b)(a-b)+(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外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件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总之,农村的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下等特点。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们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自我的精神需要,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民主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1/10/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