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 闫 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
◎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华小学 闫 伟
新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运用具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教学层面上来看,将两者深度融合,能够更加深入的讲解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多感官理解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
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根据教学要求以及现实生活,借助多媒体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了“乌鸦喝水”这个小故事的动画演示,小乌鸦想喝水,但水太少了,瓶口有太小了,小乌鸦喝不到水,于是小乌鸦急中生智把旁边的小石子投入到了瓶子中,小乌鸦就喝到水了,为什么?这样生动的一系列的动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心,带着这样的好奇进入了后面的学习。小乌鸦把小石子投入到瓶子中就喝到水了,为什么?这个故事与哪些数学知识有关呢?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呢?等等这些问题自然就产生在了每个学生心中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前情景,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个精神集中的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从学科本质而言,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如在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商家元旦大促销的视频,将百分数的计算过程体现到人们的交易过程中,等到学生对于计算过程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法则。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个生活情境—打折是商家较为常见的一种促销手段,现在假设我们的教室是一个书店,所有的书本都按标价打七折出售,那么书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预先算好的几个数字:①语文课本,原价20元,现价14元;②数学辅导书,原价30元,现价21元;那么原价10元的课本,打七折,现价是多少?原价40元的辅导资料,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在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观察原价与现价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百分数的运算法则及实际应用,而且掌握了更多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与应用技能。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正确的结果,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发现规律、寻求真理的创新意识。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形成的演示,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如一开始就告知学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只要牢记这个公式,就能求解长方体的体积,然后不断巩固练习,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是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此时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数学学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电脑投影屏幕,出现一个长方体,并不断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使长方体的体积也随着进行变化,非常形象地说明长方体的体积受长、宽、高的影响发生变化,与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此时急切地想知道它们的内在联系,求知欲高涨,再次通过电脑出现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利用数学学具(事先准备好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300个)分组进行按要求操作:①把5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②再摆出4个排成一排长方体,组成一层;③再用组成的三层垒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一些步骤,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垒成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个1厘米(5厘米),宽是4个1厘米(4厘米),高是3个1厘米(3厘米),而它的体积为60个1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就能准确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为老师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教学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探索能力,彻底突破了现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瓶颈。数学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科目,而小学数学又是必修中的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方向、思维能力的开发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老师作为“引路人”,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在如今科技发达的背景下,老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并将其恰当合理地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真正乐学、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