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张聪玲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中学 张聪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得到了普及,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去展开教育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形象的特点,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欣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春天的情境,为学生展示春天的美景,包括暖阳、绿柳、红花等等,再为学生配上春暖花开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象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行文章的学习,看看作者眼里的春天和我们眼中的春天有哪些不同。
二、开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可以说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不能脱离这一目标。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以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学会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这对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时,为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对诗词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毛主席为什么要做这首诗,是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近代中国的相关影片,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中国情况,之后大屏幕上呈现诗句,教师声情并茂的阅读,可以加速学生对这首诗背景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毛主席的雄心壮志。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势必会对诗词产生内心共鸣,在学生中也能够多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学生们对于诗词有了自己的理解,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有气势,并加深了对于诗词的记忆,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三、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利用班级博客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通过观看雨林遭到毁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雨林毁灭的厉害程度,要让学生们由衷感到雨林毁灭对我们人类的威胁,同时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怎么才能更好的保护雨林”,发表意见,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再一起讨论。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得到了及时反馈和肯定,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综上所述,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语文教学课堂的枯燥无味,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化,提高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加入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立体思维和各种行为能力的培育。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摸索前进,努力追求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完美结合,建设新时代的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更好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