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扶不正的树 殷京远
没有扶不正的树
◎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中学 殷京远
教育是教学任务为教师提供问题的环境、教学实践的环境和行动研究的环境,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基地环境。对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师自主培训的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和提高,也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学校教改的深入创造了条件。
巴尔扎克说“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生活和事业的真正强者,心灵是一个人进去的动力源,但有时它又是最脆弱的稚嫩的,美好的童心更需要精心的呵护”。
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求:
(1)《中国教育大纲》明确把学生“具有自尊、 自爱 、自立、 自强、 开拓、 进取、 坚毅、 勇敢”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目标之一。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把健康心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中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4)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全新的科研课题。
在平时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生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心理困扰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调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进入课堂,通过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在平时我还更加注意做到的是学生心理的调适
1、维护心理健康(基本训练)
(1)智能训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的训练
(2)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
(3)情感教育: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与合理疏泄消极情感进行相关技巧训练。
(5)敏感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
(6)人际交往: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的各种问题的技巧和原则,如:冲突的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互相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7)健全人格的培养: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
(8)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悦纳自己的优势,自信心的培养,良好自我形象的建议。
2、调适心理行为
(1)学习适应---对有学习困难、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等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面谈咨询和信函辅导。
(2)情绪问题----对存在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的学生进行调适辅导。
(3)行为问题----对学生学习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4)青春期障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排除青春期障碍,顺利健康度过青春期。
2、家庭方面
通过全体、个别的辅导,加强家长心理健康的意识,重视家庭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良好主导家庭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 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个别辅导与全体普及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和理解的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6、保密性原则,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保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7 、预防、疏导、和矫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是我的爱让他由“屡教不改”,上升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王鹏,男,1986年生,莱州市金城中学 ,初三、七班学生。
一、问题行为简述
王鹏性格偏激,好动易怒,在家里受的气总会在同学面前发泄,谁坐在他周围谁倒霉,谁得罪他谁遭殃。由于他长得又高又壮,一身蛮劲,班里没有人敢公开和他对抗,同学和家长都盼着他赶快离开这个班,他在同学面前是一头凶恶讨厌的“大老虎”。但他很聪明,懂得伪装自己,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循规蹈矩,文明有礼,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
二、分析
王鹏所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是面对残缺的家庭,无人照顾,无人沟通,无人教导的现象,养成自由散慢,孤独寂寞,情绪波动幅度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问题,与他人沟通相处问题,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问题以及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等等,均无人帮助和指导,造成偏激易怒的性格。
三、指导措施
(1)经常教育王鹏正确处理与父亲、母亲的关系,体谅父亲做为一个男人不但要承担全家的经济重担,又要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理解父亲的艰辛和对自己的期望,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速成心理,难免有急噪、不听解释、动武的时候,希望孩子能省心懂事,为家庭分担一些困难和家务。
(2)用生活中的例子,使王鹏认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地认识到它,勇敢地面对它,合理恰当地处理它。让王鹏认识到,人的成熟并不仅仅表现在年龄的增长,更表现在和年龄相对应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家庭中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应积极主动去承担,学习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应全力以赴。班级生活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鼓励王鹏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和同学交往,有困难找老师和同学帮忙解决。
(3)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状况,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沟通想法做法,帮助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王鹏的工作。
(4)争取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辅导的效果。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5)允许他出现反复,各别时候可采取冷处理,给其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
四、辅导过程及成果
我深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对的方法,用我的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一定能使他“旧貌换新颜”。针对王鹏的情况我认为单凭老师的说教是不可能改变他的,只有感动他才能感化教育他,而教育的最佳契机需要去发现并利用。有一天晚自习,有四个家长找到学校,说王鹏在晚自习之前到一班无故殴打赵某,并当着王鹏的面问我王鹏表现怎么样。我没有趁机把王鹏的劣迹向外班的家长汇报,而是带着期望的口吻说:“王鹏是个好孩子,只不过有时处事冲动一些……”话没说完就被赵某的叔叔打断:“冲动,冲动就打人,我也冲动。”说完就要打王鹏,我连忙把他们拉开,让王鹏先回班,并和家长协商处理办法。第二天,王鹏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封信,写道:昨天是我错了,不应该动手打人,赵某的家长打我也是应该的,自从您教我以来,我每天都惹您生气、上火,我知道咱班同学都烦我,但您从没有在同学面前训斥批评过我,总是避开同学耐心地给我讲做人的道理,您当着别的家长的面说我是好孩子,又阻拦家长打我,特别让我惊讶和感动,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孩子,我……。他洋洋洒洒写了六页,为过去所作所为深感后悔,从此王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班级里不再以欺负同学为乐了。
但是,好景不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鹏在校外和人打仗,学校给予严重警告留校察看处分,并责令家长领回家教育五天。王鹏返校时,校长征求我的意见,还愿意要这样的问题生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要,他永远都是我的学生,他已经有好转了,我不想就这样放弃他,他本质不坏。(当时王鹏和他父亲在校长室的里间,我的话被他父子听得一清二楚,当时王鹏就流下了眼泪)。就这样,一周后,他又回到班级继续学习。并且他彻底地改变了,全班同学和老师都惊讶他的转变,他却说:只因为殷老师对我太好了,是殷老师给了我念书的机会,(他的父亲对他和校长说过,如果老师不要他,宁可在家看着他也不让他上学了。)我永远感激他。在日积月累的交往中,我的冷静犹如清风逐渐拂去他心中的浮燥,热情犹如召唤慢慢唤醒他沉睡的心灵,关爱犹如种子播洒在他的心田。一个同学的转变带动全班同学的进步,毕业时绝大多数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王鹏后来坦言:他的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要不是在成长关键时期碰上一位懂得学生心理、真诚热爱学生永不放弃任何学生的好老师,他肯定会走上犯罪道路。殷老师用他的勤奋工作、爱生情结和朴实人格赢得同事的认可、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王鹏的案例使我体验到教师的爱是多么重要,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感受力最为敏锐的时期,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丝期望的微笑,都会在学生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句话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那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更需要长久的爱。这样的学生都能教育成好学生,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教育不好呢?
因此我要说,只要用心没有扶不正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