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杨 桢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   陕西省大荔县云棋小学    杨 桢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二、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总结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学生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数和形式两个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数学元素。所谓数形结合,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借用数字的紧密型去阐述形状的特性;二是借用形状的形象性去阐述数字的隐秘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相连的关系。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维度的去思考单一的数学问题,并借此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而强化思维的深度与内涵。数形结合的训练在小学数学阶段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常见的如“鸡兔同笼”“简单统计图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要鼓励学生主动使用,或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数形结合为引线,从而使学生更为主动高效的强化自身的思维深度。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让圆圈代表头部,圆圈下加上两条线代表鸡的腿部,再将多出的“腿”加在圆圈上,使得原来的鸡变成了兔子。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既生动形象,也能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单一性问题。

    总之,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更加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认真的准备,而方法唯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求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重要内容。

    点击次数:194  发布日期:2021/8/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