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李 华
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 李 华
新课程理念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 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然而化学教学传统上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知识为目的. 教师和学生是上下级的关系,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能力, 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效率课堂远不能适应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要求. 真正的教育是为孩子终身而奠基的, 而不是为了做题和考试, 课堂不能仅仅围绕做题来进行,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根本。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贴近生活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很多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教师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往往会让化学教学与生活孤立起来, 最终影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有利于促使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内容, 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举个例子,老师采用让学生自己找二氧化碳的相关原料的方式进行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如此一来,一部分学生为了弄清楚二氧化碳是否可燃与支持燃烧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问题,就会从家里获取碱面与蜡烛;一部分为了知道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作用就会拿来一罐可乐;还有的依靠一个吸管就知道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之间的作用情况。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化学,能够让学会更加直接地了解化学与自然、生活、科技以及社会的关系,最终学生会从生活的角角落落感受到化学的存在并知道它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 加深知识理解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的合作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因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在化学教学中, 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 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 相互借鉴, 互相取长补短, 既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又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的内容学习时,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引导.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应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 并为学生的预习制定导学案, 提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内容、讨论研究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 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提示讲解开展合作学习, 各小组对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氧化反应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学习检测.各小组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学习结果检测, 由教师安排内容, 组长负责监督并把结果向教师汇报.四是总结讲评。教师对各组检测情况进行总结, 并回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深入掌握本节内容.
三、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说没脱离实验就无法称之为成功的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现行教材也增大了实验的比例。 教师既要重视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性实验,动手动脑,在实验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 传授学生化学知识, 学生只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学生就可以畅游于化学的殿堂,这样才能既学知识,又长技能,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实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观看实验流程,学生通常无法充分掌握“速率”的概念。而通过亲手实验,学生便能了解到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速率的影响。只有亲眼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才能加深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一内容的认识,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详略得当。有些内容学生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难。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掌握了。对这样的内容,教师就没必要在一开始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如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设计实验,又要分析、探究、总结、归纳,最后形成文字性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总结能力都会得到大大提高,将为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接受这项挑战,完成这项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