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教学思考 张绍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教学思考
◎ 四川省苍溪县城郊中学校 张绍静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高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的指导,把学生从电视网络中拉回到名著阅读上来,为文学名著在学生心中争得合理的地位,是当前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板块教学的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思考
高中教学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面极为狭窄,阅读数量偏少,阅读时间有限,导致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不浓,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缺乏阅读主动性,没有完全意识到阅读名著对自身人格建构及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普遍较差,不懂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不习惯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也不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困难,而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学生阅读的进程与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测;同时,还存在外在因素的阻碍,如图书资源不足,高考升学压力重,家长的阻挠,电视网络的冲击等等。在此,笔者结合教学指导实践就名著阅读中表现出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前提
俗语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前提条件,唯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的欲望。语文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利用文学社团组织一些关于文学名著的鉴赏活动;可以开展一些“名著改编”小剧场演出活动;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开设读书经验交流会,选取那些写作水平较好或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的体会;可以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展示空间办墙报、手抄报;可以借用课前五分钟开展文学名著推介活动;还可以欣赏由名著改编的影视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导阅读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普遍较差,不能对一部名著进行有计划有感悟地深层阅读,其阅读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及整体语文素养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与思维水平以及各自的性格特点与习惯爱好,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不能对所有学生作整齐划一的要求,开千篇一律的书目。就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好范围而言,有些喜好诗歌小说类作品,有些则喜好散文戏剧类作品;就作品的时代和地域而言,有些喜欢古代的,有些喜欢现当代的,有些喜欢国内作品,有些则喜欢国外作品。在对学生名著阅读指导前,要对学生的阅读嗜好作一番调查研究,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而不是盲目的地给学生开张阅读书单了事。具体做法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选择预期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文学名著作为必读书目,然后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作为选读书目。这样学生就既有共同性的阅读追求,又有个性化的选择权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拟定适当的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进程。二是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常作摘录,并整理成读书笔记并以此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材料。三是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思考,挖掘名著精华形成自己的感悟,一部名著读完,至少要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鉴赏评论文章。这样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对经典名著精品细读,把丰富的名著精华熔铸为自己的文化元素。
三、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为学生阅读提供便利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逐渐由传统的纸质资源转变为网络数字资源,渠道更便捷,速度更高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真正实现便捷而高效的文学名著网络阅读。首先,利用学校校园网站建立文学名著阅读平台,学生注册登录即可进入此平台。其次师生共同开发文学名著数字资源,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查找关于文学名著的电子图书,下载并上传至学校校园网的文学名著阅读平台,学生只需进入校园网站注册并登录即可进行网上阅读自己需要的名著,这样既方便又快捷,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另外,学校图书馆还可购买部分网络图书资源并配备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查找并阅读相关文学名著。
四、通过多种“对话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往往表现为一种自由开放行为,学生在一个阶段阅读什么名著,阅读的进展与程度如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的“对话交流”渠道,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一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师生博客群,在博客群里开辟了书目简介、读书心得、阅读摘录、自创文章等栏目,方便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评论。二是我们还可利用腾讯网建立了文学名著阅读QQ交流群,方便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实时交流。三是可以开展文学名著推介活动,我们可充分利用课堂前五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把学生最近阅读的文学名著推介给全班学生,调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学名著之间的“交流对话”。
五、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是测评阅读效果的必要举措
据调查,大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是在学期伊始,给学生开一些阅读书目并要求阅读,至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阅读,阅读的进程怎样,阅读有无效果等问题,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予以关注,也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控与测评。因此,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予以监测,建立哪种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名著阅读”指导的必要举措。评价是为了发展,因此评价的方式要多样,标准化试题测验、读书心得式测验、研究性课题式测验、小论文式测验等都是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手段。评价主体上可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尤其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对阅读过程的评价。
当下,电视网络日益占据着人们休闲娱乐空间,当“快餐文化”已成为人们消费时尚的时候,承载着丰富文化符码的经典名著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传统经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兑与冲击。学生有时间看最时尚的通俗杂志,有时间玩最新款式的iphone手机,却很少有时间看经典名著,这已经成为目前中学校园的普遍现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的指导,把学生从电视网络中拉回到名著阅读上来,为文学名著在学生心中争得合理的地位,是当前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板块教学的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虽然“名著导读”的教学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但只要在教学中落实“导”、“读”二字,学生会在文学名著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