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究 钟秀萍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究
◎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红新小学 钟秀萍
摘要:新课改实施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备受青睐。本文分别从教育理念、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究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青睐。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理念,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依据学生的先天素质和爱好特长,保证并实现个体发展目标与社会期待目标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在借鉴传统教育思想,融合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开放的数学观。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思维理解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与学的地位,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自由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操作过程中,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堂氛围的开放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越和谐、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涨,进而展开大胆的创造、想象与创新,从而使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有19个香蕉和3个小猴子,你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些香蕉分给这3个小猴子才是公平分配?每个猴子应该得几个?”这时许多同学先想到的是平均分;但有些同学说,平均分后还有剩怎样办?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时我就揭示本节课的内容。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人手,把学生引入到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这样一来,学生会自然地觉得学习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们一个个学得兴高采烈,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学习材料是知识的载体,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有的材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得不到体验,对数学感到索然无味。这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实践“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目前所见到的数学新教材内容就很好地实现了由封闭向开放的飞跃。新教材始终坚持设计学生喜欢的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再现数学知识;新教材使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新教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以他们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程序化、固定化,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在开放式的学习背景下,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物体,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介绍活动,重点说清楚自己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各是什么;其次,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真切感知到物体的特征;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准备的物体摆一摆,搭一搭,并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这些物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这些物体有几个面,等等。在诸如此类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学生的亲自动手中,感知、收获了数学学习的无限快乐。
五、课堂练习的开放性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能力都有新的提高。也可以将开放的数学题目引入课堂,由于开放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解答过程中能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它比分层练习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指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开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在当前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是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会不会操作等多方面去评价学生。比如,在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一来,就淡化了评价的等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学之间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开放式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更好地启迪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体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