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兴趣、养习惯、实基础 ——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策略探究 陈云水
育兴趣、养习惯、实基础
——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策略探究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园头学校 陈云水
摘 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起始阶段根基扎得牢不牢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笔者认为必须在育兴趣、养习惯、实基础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 育兴趣;养习惯 ;实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习基础牢不牢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笔者发现,因为开头时没把握好,有的学生基础差,无法跟上后面的学习,成了学困生;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的则因为不良的解题习惯、书写习惯、课堂习惯等导致失分,成为长期制约学习水平提升的瓶颈。基此,笔者在初中英语起始阶段十分重视在育兴趣、养习惯和夯基础几个方面下力气。
一、育兴趣
个人以为,寓教于乐是育趣的重要方式。笔者着重在自身角色塑造、教学内容改造、教学方式优化三个方面做文章,以实现寓教于乐之目的。
1. 当孩子王,做好角色定位
教师们常以“孩子王”自我调侃。“孩子王”这个角色定位其实很不错——既是孩子的一员,能跟孩子们和谐相处,又是孩子的头领,能带动他们,调控他们,引领他们往正确的方向成长。孩子王角色贴近孩子,用孩子的心理去思考,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孩子王角色重人格魅力的影响,重手把手的教导,可以摒弃教师爷的面孔,避免呆板的风格,易以博得好感,获得吸引力,拉近师生距离。笔者愿意以孩子王塑造个人形象,用幼师的耐心风格,追循孩子的心态,跟他们一起去唱、去演,去学,去疯,去乐。
2.取舍改造,保证教材的有效性和生动化
美国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笔者注重对教材进行重构,把握其重点要点难点,然后进行整合改造,有所取舍,有所详略,保持内容的针对性、趣味性和高效性。比如:在操练找人的句型“Are you…?”时,我就把Michael、Jane等换成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增添文化元素,增加趣味性。在教学parts of body时,我就让学生告诉我动物中who has a long nose?who has a long neck?等,把动物的突出特点引进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趣味性。
3.倡导应用型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语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能单纯靠反复的读读背背,更需要语境化的氛围,实意化的练习。情景创设教学作为一种模拟的训练手段长期受到英语老师的欢迎。但这种局限于实验室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有其局限性。笔者更推崇应用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境,促使学生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从而在亲身经历,亲自验证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这种情境相对更加真实,更具实践性、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
笔者乐于把生活情境引进课堂,让学生直接应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比如:在教numbers时,我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字读音的基础上,就让他们来报数,清点书籍的页数,计算跳绳的趟数。教习语Here you are时,我直接让同学来传递物品。教goodbye时,我直接在下课时挥手告别。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游戏,在玩乐中习得语言,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活动乐园。
二、养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需要抓细节,从一言一行去规范,用好的学习习惯去避免坏的学习习惯产生和固化。
1.强管理
笔者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着手,从开学第一课开始,从每节课的课堂组织开始,要求学生严明纪律,养成良好习惯。笔者毫不讳言自己对军事化规范化的向往,给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然后,逐步提要求,辅以奖惩举措,反复跟踪。在课堂上,要求他们站如松,坐如钟,保持精气神,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考试时,要求他们不说话不借东西,不提前离场不东张西望,同时动笔同时停笔,有序交卷,坚守诚信;答问时,要求他们明确操练口令,按照指令行动,保证迅速高效;作业提交,要求他们树立“交作业是自己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事”的意识,不抄袭不拖欠,今日事今日毕。
2.定模式
课堂一律模式化显然不可取,但针对固定群体固定学科的某个教学阶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未尝不可。笔者结合班级实际,自主设计了“热身-检查复习-练习-文本回归-学习成果自评-作业布置”六步教学法,其中练习环节包含“导入、操练、实践应用”三个子环节,文本回归包括“课文技能应用和文本回归练习”两个子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文技能应用与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相适应,作业布置少不了词汇掌握、笔记复习两项硬任务。这样一套模式化的课堂,让学生明确任务,有章可循,迅速适应,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建机制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不教”的理念,可谓技高一筹。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足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以为,建立机制也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促学之道。
笔者常用的机制有两种:一是管理机制,比如:组长负责组员的作业检查,科代表负责组长的作业检查;小组活动,结对互助,等。一是激励评价机制,比如:课堂发言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得分前8名的,可以免交笔头作业;最佳作业,可以在班级展示台展出,等。不管哪种机制,都是在同学们一致认可的基础上建立、运行的。实际上,同学们已经乐于让它们成为潜规则了。
当然,有些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前期介入指导。比如:做笔记,到底记什么,怎么记,有啥用。没有指导,学生会茫然,这会成为日后教学的羁绊。笔者就指导学生,做笔记要记难的、重要的、易忘的内容;要分类分条,调理清楚;要有速度,可以用符号;笔记是给自己看的,要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三、实基础
1. 面向全体
初中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小学学校、不同的地域。他们家庭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不一。起始阶段,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体”的理念,不带着墨镜看人,不放弃任何一个。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玉石原料一视同仁去重视去雕琢。一是进行正面引导。对班级的好现象,对同学的好表现,对每一个亮点,我都通过课堂掌声、课堂用语、作业评语等不吝美词,加以肯定、表扬、鼓励,通过课后私聊、家长群表扬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一是及时纠正不当行为。课堂上,我经常开展小组性的活动,实施结对练习,进行团体评价,促进小组内部互相帮扶,互相促进。对有不良表现苗头的同学,我也及时介入,针对个性,或情或理,激励纠正。
2.狠抓双基
在起始阶段,笔者结合以往经验,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毛病,一方面,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先入为主,预防坏习惯产生。比如:有些学生记不住单词读音,喜欢用汉字进行转注,导致依赖性和发音偏差。笔者一开始教单词就注意用音标标注,通过拼读获得读音,帮助学生熟悉音标发音,养成用音标注音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采取机制激励的方法,想方设法引导大家多练,达成固化基本技能的目的。比如:有些同学字母写不好,结果就会导致以后写句子、写文章时卷面不堪入目,但那时想改,难了!所以,字母的书写,我就下了狠功夫,采取过级的机制,先分阶段教,逐阶段过关、逐人过关,每天要求学生练习,只有评语达到连续六次“好”才能少写;接着,又提出达到“漂亮”等级的可以免写;然后,推出评价举措,比如:把最佳作业在展示牌展览,在家长群表扬,发奖品奖励等;最后,对个别实在写不好的同学,让写“漂亮”的同学带,我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下来,就基本实现保质保量过关的目标了。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要事先结合实际有所规划。挤牙膏式的教学信手拈来,随性而为,没有针对性,没有目的性,绝对不可取。
【参考文献】
[1]高福生.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84-84.
[2]张玉玲.初中英语核心问题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6(34):33-34.
[3]苏孟中学 陈秋梅;浅谈新课标下七年级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