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践行课程改革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王 丹

              践行课程改革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    陕西省大荔县婆合初级中学      

    随着新课标工作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里仍然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之一现象,并且在有些教学方面,教师仍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并没有进行改进和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很少主动去学习,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促使只有老师督促,学生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主导地位的忽视导致学生无法主观的去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积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通常来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知识,缺少趣味性的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导致教学质量较差。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共同探讨,允许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童趣》时,教师可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集体朗诵的形式开展比赛,评比标准为朗诵速度和清晰程度,给予胜利一组同学相应奖励。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受到了活跃的气氛,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很多学生课下会自行练习,进而增加了其阅读文言文的时间,慢慢激发学习兴趣。在对学生文言文字段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和感情色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渗透生活理念,提高学生综合修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要想使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育与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记得有一次听了这样一堂课,课题是一首古诗《观沧海》的欣赏。该诗选《乐府诗集》,作者是曹操,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该诗的篇幅不长,容量也不大,但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却很丰富,学生参与积极,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开始不是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是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老师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更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诗歌本身,而是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看看自己的胸襟如何,该如何达到曹操的那种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三、创设精彩情境,展现语文多彩世界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而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玛蒂尔德令人鄙视而又让人同情;父亲那蹒珊地走着,又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使人感动;还有那朦胧幽静的月下荷塘,高大崔巍的雨中泰山,都令人无限神往。但这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自领略其中的美妙。而电视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能以境传情,展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就在眼前,并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的湘西,薄雾、清风、荷花飘香、秀美清丽的白洋淀,青荇油油、金柳依依的康河柔波都能在电视媒体的帮助下,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雄关赋》,学生未到过山海关,对课文体验不深。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后,我放映了有关长城的录像,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天下第一关”的雄姿;随着荧屏画面的转换,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箭楼,波涛汹涌的大海,在学生的内心引起一阵阵的颤动。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想象、求异、质疑、实践使创造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点击次数:52  发布日期:2020/12/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