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接受批评 王春华
让学生学会接受批评
◎ 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中心小学 王春华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学生们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学生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接受批评呢?
一、教育学生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教育学生,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既听到正面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须注意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楚,老师可以说:“你说的话不够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或“你前一阶段表现一直很好,今天怎么了?”有意识地“引进”批评可以帮他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孩提时代就能适应批评的学生,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予以接受。从而让学生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三、冷处理但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老师应教育学生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当然,对批评者的感谢更能体现出接受批评的诚意。要求学生掌握的“冷处理”技巧包括: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四、允许作出解释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学生作出解释,因为让学生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学生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学生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学生:只要批评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应虚心接受。
实际上,只要学生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春风,而且还起着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