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数学学习 重在体验 李水萍

           数学学习    重在体验

             ◎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小学   李水萍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数学;学习;体验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师教的知识点反复巩固练习,每位学生得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那么,学生如何在数学课堂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在情境教学中体验

    由于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其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为薄弱。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书本上知识点比较繁杂,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小狗分10块骨头,最后结果却是3只小狗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小狗分4块骨头,不够分,每只小狗分3块骨头,还剩1块分不完,所以小狗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块骨头小狗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块、12块、15块……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二、在实际生活中体验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中清晰明确的关系和现象来反映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反映,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小的“购物超市”,可以先以自身举例:老师带了100元到超市购物:橙子2元一斤,一共买了5斤,毛巾8元一条,一共买了2条,另外还买了1箱牛奶 ,花了40元钱,那么老师花了多少钱买东西?还剩多少钱?这个计算当中就涉及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等到教师在讲解了“先进行乘除后进行加减”等基本知识点之后让学生模拟到“小超市”进行购物,然后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同时,还要注意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生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体验过程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解答问题,讲解问题,学生完全体验不到数学的内在魅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学习的方法,我们在推进学生形成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就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获得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新授课教学之前,可以设计探究学案,让学生据案自学自探。如《认识周长》学习中,我们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学案,首先是展示几幅不同形状书签,让学生在教材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在自学中获得周长的含义认识。如此,学生由直观的图形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的探究需要动手动脑,我们可以让学生“描一描”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学生在描的过程中,就可以认识到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特点,也会对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思考,对周长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如此,学生就可能生成探究的问题: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如何进行简便的计算?此时,教师提供一些图形,让学生“想一想”、“算一算”,推动他们在自主思考和探寻中获得解决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四、在动手实践中体验

    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剪切下来进行折叠,在折叠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综上,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