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何海燕
优化数学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 陕西省大荔县观音渡小学 何海燕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为达到认知的心理平衡而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将其重组、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途径,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
一、故事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对于刚开始接触,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是具备很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应充分融合这两个特征,运用古诗教学法,借助趣味性强的数学故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打造互动性强、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舞台,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展现的数学现象,主动思考分析涉及的数学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挖掘数学知识深层次内涵,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实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如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熊大和熊二有一天得到了一个大西瓜,熊大说:我把西瓜分成4块,我们先一人一块,一块是二分之一,一块是四分之一,你要哪块?嘴馋的熊二心想:4比2大,我要四分之一的那块。那么请同学们帮熊二想一想,他挑的那块是最大的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相关故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活动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的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参与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我创设了一个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上要重新选班长,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我选了3名同学作为班长候选人,同学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并收集选票,我让不同小组分别用“O”、“√”“正”做统计,并把统计结果的数据填到统计表里,整个选举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制定图表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三、生活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解决小学数学高度抽象化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化间的矛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问题情境,再到数学模型,最后到解释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学生更为开放性、现实性及生活性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出发,来发现并提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采取相应解答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加减法的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这种生活情境:下周我们班要组织全班的同学进行元旦晚会的汇演,在晚会上,应当邀请多少人?为表演嘉宾准备哪些小礼品?为晚会参加者们准备多少食品和水等?需要准备多少钱?而围绕上述这个主题,让学生联想到哪些可能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这个具体形象的生活环境材料,来发现和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等,并促使抽象化数学知识从此具备了生动多样化的实际生活内容。
四、层次化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差异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若是为全班的学生都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的话,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学习负担,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却可以轻易的完成这一个任务,就造成了大量学习时间的浪费,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种情况,分层的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归属感,将自己在数学课堂上的时间高效的利用起来。
例如,在小学的数学课本《面积》一个章节中,其中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些面积的计算,其中比较好计算的是正规图形的面积,而一些异性的图形就需要先分割在进行计算了,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操场上划分一些正规和不正规的图形,让学生分别扮演土地的所有者,并且计算出自己的土地面积,比较谁的土地面积比较大,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学生去计算复杂一点的图形,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从正规的图形开始计算,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当学生遇到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切实发挥新教材的做优势,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