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紧跟课程改革步伐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尹 平

                紧跟课程改革步伐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经开区信义初级中学校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定势常常阻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限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联想囿于狭小的空间内。使之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思维障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体悟感情,放飞思绪,达到文章的真正解读。

    一、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对那些学习不能发现疑问,提出疑问的人感到无可奈何,他强调为学要能“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也就是说要有存疑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常常是“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紧密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和深思熟 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尖锐,相反,不思则无所谓疑。善不善于发现疑也能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认真思考和善不善于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让学生质疑,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以便学生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供肥沃的土壤。

    例如,在执教《散步》时,我让学生选择最很感兴趣的部分朗读,大部分都选第七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朗读时,我突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帮作者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立即议论开来。最后,还真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二、启发自主学习,完善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很多知识并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通过自学来解决,教师详细的讲解,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知道结论,而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2.谁写信?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是全体教师指导下

    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核心。

    三、丰富学生想象,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初中学生而言,想象力更是一笔无比重要的财富,拥有想象力,就好比插上了一双思维的翅膀,可以在广阔的时间空间内翱翔,自由的驰骋在宇宙之内。其中,我们需要了解,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是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包括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内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重。

    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文中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的描写,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不断加工。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构建语文新型课堂 ,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想象、求异、质疑、实践使创造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点击次数:181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