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刘小莉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小莉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一些策略并提出了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而达成这一目标无疑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当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已经是对所有学生普适性的要求。
一、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浅表化、碎片化和功利化的问题。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教学理念也几经更迭,但迫于应试压力,加之多数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以考试为纲的教学模式依然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重点也往往倾向于对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注重对词汇意义、用法和语法的讲解,缺乏对文本结构、逻辑、语言风格、态度及作者写作意图等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也以会做题、做对题为指引。在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课堂中,生动的语言材料往往被肢解成一个个无趣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阅读的乐趣已经荡然无存,教学效果欠佳,更不利于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随着试题命制越来越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也不得不做出变革。
二、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读前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力。
好的读前活动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能帮助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GFI教材七下Unit 4的reading时,教师先呈现一幅有哲理的漫画,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随后出现英语谚语life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并结合漫画解释其含义。接着展示一张表情沮丧的孩子,询问Is he up or down? When you are down, whom do you usually talk to? And why?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一分钟,分享答案,最后在黑板上生成出以whom to talk to为核心词汇的思维导图。此步设计中的漫画和小组讨论,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同时,英语谚语的介绍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通过读中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中活动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一是要注意设问的有效性、逻辑性和思维的梯度,二是要注意活动呈现的多样化。
继续上面的例子。教师把reading部分两个文本呈现给学生,同时提问“Do you think the two texts are conversations, passages or letters?”,在明白是信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Who is unhappy?Why?”“Who does she talk to?”浏览第一个文本,了解文章的人物和主旨大意。然后,让学生细读文本,罗列出Molly需要遵守的具体规则,对规则进行分类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后,在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后,让学生来口头转述Molly的家规。
此活动设计中,从关注体裁、人物、主旨句的整体阅读到关注具体规则的细节阅读,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对规则进行整理,并填写表格,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要把祈使句转换成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并整合时间、地点等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类处理信息并准备表达信息的能力。
在完成这个活动之后,教师提问“How many parts is the letter divided?”,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层,深度解析文本,明白“总-分-总”的篇章结构安排在英文中很普遍。随后,教师提问“In what order is the body organized?”。多数学生认为是“from morning to evening”的时间顺序,教师给与肯定,同时暗示学生还有没有其它可能的答案。在讨论之后,会有学生认为是“home-school-home”的空间顺序。经过争论,老师可以总结如下:文本的组织其实有两条线,一个是时间顺序,一个是空间顺序,两种顺序融合并行。这一读中活动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阶思维。
第二个文本是Dr. Know 写给Molly的回信。教师在处理此文本时,从让学生分析回信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知道了第一部分“I know how you feel”的作用是拉近与写信人的关系,将心比心,表示对Molly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帮助Molly分析她的苦恼;第三部分是提出具体的建议。教师顺势总结出给人建议的三步骤:empathy(共情)- analysis(分析)-advice(建议)。这其实心理学上的沟通技巧。此步读中活动的设计除了继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体现了跨学科思考问题的思想,是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另外,也为下一步在理性思维指导下的读后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三)借助读后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好的读后活动是读中活动的有效延伸,也是将学生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环节。继续以上述课堂教学为例。读后活动时,分男女生两组,内容为:女生吐槽“奇葩校规”,同时给男生组“不能打电脑游戏”的抱怨以建议;男生抱怨“不能打游戏”,同时给女生吐槽“奇葩校规”以建议。活动要求为:吐槽必须按“总-分-总”的逻辑来展开,建议必须按“empathy-analysis-advice”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同时两个输出活动的形式,口头和书面各居其一。活动形式为:吐槽活动以四人小组讨论进行,建议活动要求个体独立思考进行。
此读后活动的设计,紧密结合读中活动。只有把input真正intake才能有质量高的output,看不见的思维训练成果在输出中得以显现。从笔者的实践来开,在此步骤中,学生会有许多独特的语言表达和观点展现,无疑这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三、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一)重视教学理念更新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在实践中学习同行的优点,学习先进的教法。应该摒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尊,以教师为主体的落后观念,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认真分析学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题,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活动。
(二)重视加强自身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能力
要提升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师要有整体的教材观,解读教材时要关注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文本传递的深层意义。必要时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以期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三)力求阅读活动设计的多样化
如果一直以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来开展阅读教学,再好的方法都会失去效果。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头脑风暴、音视频、图片呈现、竞赛游戏等方式导入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可以以预测、竞猜来培养学生验证假设的能力;通过标题解读等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绘制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thinking map 的方式梳理文本,获取文具体信息,梳理文章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让思维可视;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辩论、读后续写等活动来检测学生读的效果,形成有效输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②王蔷,陈则航.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③赵志冉. 基于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例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