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渗透性培养的做法 徐青山
课上渗透性培养的做法
◎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六中学 徐青山
“新课标”实施后,可以说传授知识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统一在课上,已成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的确,在与学生互动中,必然要夹杂着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学生在是否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也必然要带有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这些都决定着师生课上的积极与消极表现,正如西方所说的“情商”的培养。现在,我国的教育专家们已认识到了相应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一维目标落实到课上,这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一大体现。
但课上怎样渗透性培养呢?我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至少三种做法。
1、充分挖掘教师在课上的教学激情。六中人在课上的教学实践中以“精、气、神”三个指标来体现其激情。像“精神萎靡、气士低落、神色难看”的老师不能走入课堂,因为这不仅使课上教学效果至少损失过半,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性培养是负面的。我的要求是,豪放派的精、气、神做到“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神采飞扬”。其表现是声调高昂、语气有力,像惊涛拍岸,像晨钟暮鼓,既能震憾学生,又在点燃学生;婉约派的精、气、神做到“精神愉悦、气度温和、神情自若”。其表现是虽柔声细语,但不乏幽默百出,像潺潺流水,像春风化雨,既能感染学生,又在熏陶学生;豪放兼婉约派的精、气、神在两者之间互换,既有惊涛拍岸的撞击,又有潺潺流水的平缓,激情高低起伏相间。对学生渗透性培养不失为最佳,这也正是我要求大多数老师课上追求所为。现在,我们把教师的课上“精、气、神”的体现当作教学基本功正在开发,这对个别缺少授课激情的老师极具挑战意义。
2、创建和谐融洽的课上氛围。试想一下,一个“冷竣的面孔、犀利的目光、刺耳言辞”的教师能创建和谐融洽的课上氛围吗?显然不能。所以,我要求老师们课上与学生互动的用语适度,即要具有鼓舞性、鼓励性、肯定性、鞭策性等。同时,教师的表情要自然微笑。因为,一个微笑,虽然付出很少,可课上对学生的影响价值却很高;一个微笑,虽然时间很短,但课上留给学生的印象却很深。所以,六中人因此形成的共识是:课上教师的自然微笑及配有互动中适度用语,是创建和谐融洽氛围的保障。做到了这一点,课上就会出现情的撞击、灵的呼唤、爱的传递的喜人局面。我校也把此举作为教学基本功正在开发。
3、课上恰当的运用赏识语与有效发放积分卡。这不仅是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更是良好心境的反映。一个心境不良的教师,很难从他的口中得到恰当的赏识,更难得到的是具有奖励性的积分卡,所以,我们在前述中要求课上良好的“精、气、神”,也为这一举措做了铺垫。
高尔基说:“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人性中最大本质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赏识,就其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赏识才来到人间。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课上有意识地进行了赏识语的恰当运用及积分卡的有效发放。课上赏识语分为“口头”赏识与“态势”赏识,主要用于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束时,教师使用具有激励性、鞭策性、期待性、鼓舞性、肯定性、沟通性等恰如其分的用语或肢体语言。像悄悄地暗示,哪怕只是那么一瞬;短短的赞语,哪怕只是那么一说;切切的激动,哪怕只是那么一会;轻轻爱抚,哪怕只是那么一摸;不经意间发生的某种现象,哪怕只是那么一点。只要处于适当时间、适度场合,都将成为恰当常识的运用手段,都可能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心中荡起阵阵涟漪,有时竟会奇迹般地改变着学生言行。它们有的使破罐破摔的同学从此振作了,从此奋起了;有的使失去信心的同学又重新找回了信心;有的使一时听课溜号的同学怀着感激之心,及时集中精力;有的使与老师心结难开的同学顿时豁然开朗……积分卡的有效发放,是指对课上学生表现思维活跃、认真倾听、对教师提出的有机系列问题有个人见解、与过去比课上某方面进步跨度较大、口语或书面表达精彩、质疑问题有价值等,均及时发放分值不同、样式新颖别致的积分卡。此卡的分数作为对学生形成性评价,加入到期中、期末学生个人学业总分之中。这样的举措,不仅诱导了学生课上兴趣,使之乐学,而且融洽了课上师生关系,创建了良好互动氛围,使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渗透性培养,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