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崔 娟
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陕化小学 崔 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不断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
一、遵从内心感受,引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
二、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加深学生体验,增强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买东西的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将数字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充分的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体验过程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学,提问也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学生能够认识数学并熟练运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从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解决方式巩固记忆。
例如,有一个数学问题是这样的,一个被染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有哪些正方体有颜色,几面有颜色。这个问题若是放在书本里用枯燥的语言文字来提问学生,那么很难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手工制造,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做出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动手做的模型,这时教师再问道“有几个正方体是有颜色的?”,学生们便拿出自己的模型,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同时还培养了灵活的创新思维。
总之,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更加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认真的准备,而方法唯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求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