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充满活力 车永锋
如何让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充满活力
◎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车永锋
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生学习的哪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体育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高学生上课兴趣的一个层面,而且也是顺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素质教育改革中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推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参与运动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让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体育专业素质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信念,其蕴含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态度以及认识教学活动规律的程度。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育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并有效指导了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创建。然而在以往应试教育理念制约和影响下,不少体育教师在训练体育特长生时过于关注体育训练,而对文教学习不予重视。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均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迫于升学压力而选择体育特长生这一角色,其在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表现为热情和兴趣不足,因此很难收到满意的训练效果,无法真正提高体育专业素质。所以教师应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和培训方式,尽量做到训练与娱乐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训练兴趣。
例如,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可通过羽毛球以及篮球比赛来组织学生参与训练,从而融娱乐和休息于一体,日常训练效果以及训练质量也得到良好保障。与此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长跑、原地推铅球或者立定跳远等小型比赛,以及时评估训练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之积极参与比赛和训练。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以及体育教师应跳出以往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兼顾。在制定特长生文化课学习计划以及体育专业训练计划时应对学习和特长训练予以充分考虑,从整体上强化特长生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
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不高,尤其是女生更害怕体育课,加之受传统观念所影响,教师要么让学生自由活动,要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更没有参与兴趣。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课程目标也就难以落实。结合高中生实际情况,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没有兴趣,一是没有正确认识体育对自身的发展作用,只把体育运动当作课余活动参与;二是受课堂模式所束缚,运动中较为被动。结合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因素,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发展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NBA、CBA、奥运会等资料和运动员的成长历程,以此感染学生,尤其要多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运动员的成长和成功经历,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要注重结合体育运动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讨论等形式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发展作用。较后,要注重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尤其要注重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和精选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体育内容和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深刻的趣味性,有挑战的魅力,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其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精心选择和优化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协调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尤其是要注意精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项目或内容,让学生在充分展示个性的基础上,与团队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一点对那些自私、封闭的学生特别重要。这样可以让他们树立阳光心态和建立关怀协作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拟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或教学内容。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鼓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展现自己。学生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使内在的体育潜力得到释放和开发。要做到这点,就要注意运用分层教学,这种教学能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对项目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新、奇、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面活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得教学的项目得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强身健体。因此,这就确定了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中国培养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