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吴锋飚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界乡官塘冲小学    吴锋飚

    摘要:教师应当由站在学生之上转换为立于学生之中,满堂灌的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所学得的知识才可很快转化成新的学习资源,自身素质便可尽快得到提高,相应的成绩也会直线上升;也只有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深度学习”是立体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引导”,进行教学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我们现代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各要素,恰当运用各种要素进行“启发引导”,把握好学生的“深度学习”,贯穿始终的学,来激活我们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同以前,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是站在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主的,学生的心智得不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挖掘,甚至被握杀了。这种阻碍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教学已经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教师应当由站在学生之上转换为立于学生之中,满堂灌的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所学得的知识才可很快转化成新的学习资源,自身素质便可尽快得到提高,相应的成绩也会直线上升;也只有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满足内在的各种需求,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如何有效确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但如果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深度学习”单线进行又不完美,也不高效,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引与学”是立体的。立体是指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现代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图、音、像、影、文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教学,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学会学习、求知、做人。

    一、教学过程与编写教案的“深度学习”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广,新教材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新教材上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新奇的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位置”时,可以不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学生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场景,使学生置身于场景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实际场景进行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这样,书上内容以练习的形式,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我们过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科学、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充分散发出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践探索常常是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的。首先,数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将学生可以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真正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种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其次,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引导合作交流。在活动前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小组长,每次侧重一个主题。最后,学生讨论后,把结论总结出来,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把本组观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充分考虑,老师什么时候引,怎样引,学生什么时候学,怎样学,这些环节怎样穿插才能使课堂简捷、高效。也就是教师编写教案要“深度学习”化。

    二、教学方法的“深度学习”化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提倡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法与学法改革同时进行便成了关键。当然,教法要灵活,就像昨天吃萝卜、今天吃青菜、明天吃糍粑、后天吃粽子一样,绝对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不然就会倒人胃口。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提高学生素养,就是一种好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音像、网络等,使得学生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保证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使学生深度学习成为现实。信息技术的普及,迫使课堂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够实现弹性更大的深度学习,教学民主有可能发展为必然。种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学会深度学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构建“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三、教学手段的“深度学习”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发乐学天地,以求符合小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年龄特点,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数学,克服困难,积极思维,变求知为乐此不疲的享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将音乐、游戏、表演等融入课堂,并引入竞争机制,寓竞争于教学中,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元化,使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拓展数学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情境。

    总之,在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要适应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改变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度学习”化的教学,改变那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走出误区,走出“沼泽地”,并且要让学生自己走,给他们一片天空,给他们一个支点,在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渴望”中愉快地进行“深度学习”。我们现代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各要素,恰当运用各种要素进行“引学”,把握好深度学习的度,来激活我们的数学教学。

     


    点击次数:134  发布日期:2020/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