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罗明海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思源实验学校  罗明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们来说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数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小学是数学学习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阶段,而数学的基础就是计算,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是专家们、老师们、学生们共同探讨的课题。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一、夯实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

    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是小学数学计算中最基础的东西,计算法则是计算准确性的保证,例如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运算顺序是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如果运算顺序没有搞清楚,会导致整个计算都无效,例如有括号的算式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律会使计算变得更简便,例如计算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变成,快速得到计算结果。
       
    二、厘清数学中的基本算法

    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会利用计算法则计算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是因为算法不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算法在学习计算中尤为重要。算法不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某个题怎么做,更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个情景也能轻松解答。

    1、通过学具操作理解算法

    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当出示“17-9=?”的算式时,一般来说学生很快能计算出差是8,但是教学“十几减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计算正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和“借十法”的思考过程。 在讲解中,第一步:拿出17根小棒,分成10根一堆,7根一堆。第二步:从10根一堆中抽取9根小棒,展示操作结果8根。第三步:边操作边口述过程,把17分成10和7,10减9得1,7加1得8,使学生初步理解“借十法”。第四步:在纸上用算式展示出来。通过“十几减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借十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2、联系实际讲清算法

    例如,教学初步认识减法的性质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购物时的场景给出例子。如小明带了100元买学习用品,买钢笔用去28元,买笔记本用去32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很容易就列出算式100-28-32,然后依照四则运算法则,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但是计算比较繁琐,此时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就显得简便快捷,即100-(28+32),就等于100-60,答案就显而易见,既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效率,又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展示思路理清算法

    在教学四则运算的运算律时,可以借助虚线、方框中的算式来阐明算法。例如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此例是3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3位点上小数点即0.035。

    三、强化口算重视笔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几何、方程、统计、代数,还是以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所以一定要足够重视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口算和笔算都是必不可少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不够熟悉、熟练、准确,势必会影响笔算结果的速度和准确性。笔算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四、分层练习讲究实效

    练习是强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实施有目的、有层次、多样化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练习的反馈和实效性也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在教授计算的新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安排有重点、有难点的强化练习,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在学习了新概念、新知识、新技巧之后,学生们可能会混淆相似的内容,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们理清概念,避免错误。数学学习,尤其是计算的学习可能对学生们来说略显枯燥,并且学生们可能会对类似的题目产生固有思维,而将练习设计得形式多样、有趣、有新奇的解法、巧妙的算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学生们的提高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不断从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反思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保持创新,不断探索。

    点击次数:181  发布日期:2020/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